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列·伊·勃列日涅夫
苏联英雄苏联英雄苏联英雄苏联英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列·伊·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1906年12月6[19]日—1982年11月10日),苏联第四代最高领导人,国家元首,乌克兰族部分资料证明为俄罗斯族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卡缅斯科耶人,祖籍库尔斯克州[2],1921年参加工作,1929年10月加入全联盟共产党(布),阿尔谢尼切夫卡缅斯克冶金学院毕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1),四次苏联英雄(1966、1976、1978、1981),列宁奖列宁和平奖获得者,苏联元帅军衔。

他曾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64年10月至1966年8月)、苏共中央总书记(1966年8月至1982年1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0年5月至1964年7月,1977年6月至1982年11月)、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1956年2月至1960年7月,1963年6月至1964年10月)。

生平[编辑]

早年经历[编辑]

1906年12月6[19]日,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出生在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卡缅斯科耶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伊利亚·雅科夫列维奇(1878—1937),母亲是娜塔莉亚·杰尼索夫娜(1886—1975)。

1921年,他进入库尔斯克油厂工作。1923年,他加入共青团

1923年至1927年,他在库尔斯克土地管理和开垦学院学习,获得三级土地测量师资格,毕业后,在当地从事土地测量工作。

1928年3月,调往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在那里继续从事土地测量师工作,担任当地土地部门负责人。

1929年,当选比塞特区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同年10月9日,加入联共(布)

1930年2月13日,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土地管理局主任。

1930年9月,进入莫斯科工程学院学习,1931年9月,转入阿尔谢尼切夫卡缅斯克冶金学院夜校,期间,他还在第聂伯罗夫斯克捷尔任斯基冶金厂兼职机械师。

1935年5月5日,获得热电工程师资格并担任捷尔任斯基发电厂发电车间值班主管。

1935年10月应征入伍,在赤塔装甲兵学校摩托化和机械化教学班学习并担任学员连政治指导员。毕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

1936年,任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冶金技术学校校长。

1937年5月,他当选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1938年5月14日,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员会部长。

1939年2月7日,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员会第三书记(分管宣传鼓动)。

1941年3月25日,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分管国防工业的书记。

伟大卫国战争[编辑]

1941年6月28日,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他再次进入军队工作,被授予预备役团级政委军衔,同时,还负责动员征兵和工矿企业疏散的工作。7月3日,被任命为南部方面军特别小组负责人。

1941年9月16日,任南部方面军政治处副主任。

1941年12月26日,晋升旅级政委军衔。

1942年3月27日,为表彰他在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中的表现,他被授予红旗勋章

1942年8月10日,任北高加索方面军政治处副主任,之后,担任外高加索方面军黑海集群政治处副主任。

1942年10月,由于政委军衔被废除,他被改授上校军衔。

1943年4月1日,任第18集团军政治处主任。同年,他在解放新罗西斯克的战役中表现出色,被授予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在这次战役中,他亲自参加了“小地之战”,这次滩头登陆战在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被大书特书,有关“小地”题材的歌曲、电影、书籍被创作了出来。

1944年5月28日,他被授予第二枚红旗勋章

1944年11月2日,晋升少将军衔。

1945年6月,任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政治处主任。同年6月24日,他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胜利大阅兵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混成团分管政工的副团长)。

战后重建[编辑]

1945年9月1日,任喀尔巴阡山脉军区政治处主任。

1946年8月28日,离开军队,进入任扎波罗热州委第一书记,担任该职务期间负责了第聂伯河水电站的重建工作。

1947年12月7日,为表彰他在恢复扎波罗热斯塔尔冶金厂的贡献,他被授予第一枚列宁勋章

1948年4月17日,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委第一书记。

1949年1月13日,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1950年6月16日,调入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担任指导员工作,不再担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

1951年4月2日,任摩尔达维亚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进入中央[编辑]

1952年10月,在苏共十九大上当选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在之后的中央全会上,当选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苏共中央书记[3][4]

1953年3月,在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他被免去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的职务,改任苏联海军总政治局局长。[5]

1953年5月20日,任苏联国防部总政治局副局长。

1954年2月19日,任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

1955年8月6日,任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在他的任期内,他积极推行尼·谢·赫鲁晓夫提出的处女地运动

1956年2月27日,在苏共二十大上当选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分管国防工业)。[6]

1957年6月29日,在赫鲁晓夫击败“反党集团”的中央全会上,补选为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7]

1958年1月至3月,兼任苏共中央俄罗斯局副主席。

1960年5月4日,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担任苏联名义上的国家元首。[8]

1963年6月21日,根据苏共中央全会的决定,当选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接替弗·罗·科兹洛夫主持中央书记处常务工作。[9]次月15日,不再兼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0]

苏联最高领导人[编辑]

1964年10月,他与阿·尼·柯西金尼·维·波德戈尔内米·安·苏斯洛夫等人发起了罢免尼·谢·赫鲁晓夫的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和苏共中央全会,成功解除了尼·谢·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等职务。在这次中央全会上,勃列日涅夫成功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并兼任苏共中央俄罗斯局主席。[11]

执政之初,他与波德戈尔内、柯西金等进行分工,分别管理担任党、最高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工作,宣布重回“列宁主义集体领导”制度。

1966年,他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首个五年计划——八五计划开始了。在八五计划时期,柯西金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国民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了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和收音机等家用电气设备。在1967年,苏联开始执行一周五天的工作制。

1967年,他提出了“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之后,苏共将其作为了指导思想。

1973年6月18日至26日,他应尼克松的邀请访问了美国

在他的权力稳定之后,勃列日涅夫开始将自己的亲信——尤·弗·安德罗波夫尼·亚·吉洪诺夫尼·阿·晓洛科夫康·乌·契尔年科安·帕·基里连科谢·库·茨维贡等人提拔进入中央,并将自己的竞争对手尼·维·波德戈尔内亚·尼·谢列平赶出了政治局,还逐步架空了阿·尼·柯西金,使其无法推进他的经济政策。此外,米·安·苏斯洛夫安·安·格列奇科安·安·葛罗米柯德·费·乌斯季诺夫等人也成为了勃列日涅夫坚定的支持者。在勃列日涅夫稳定个人地位的过程中,苏共中央也逐步从党的领导机关蜕变为了勃列日涅夫个人的政治俱乐部,苏联的政治体制开始僵化,大批依靠阿谀奉承而不是能力出众的人被提拔到勃列日涅夫周围,这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

1974年3月22日,他被授予大将军衔。

1976年5月7日,他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1977年6月16日,勃列日涅夫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2]6月20日至22日,他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

1978年2月20日,对勋章痴迷的他获得了心心念念的胜利勋章。(1989年9月21日,该勋章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收回。[13]

1979年12月10日,他在与政治局其他几位委员商议后决定出兵阿富汗,这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伏笔之一。

1980年7月19日,他在第二十二届夏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致辞并宣布奥运会开幕。

1981年12月,在75岁生日之际,他被授予第四枚苏联英雄金星奖章。

1982年11月10日上午8时30分,因心肺骤停在莫斯科州去世。[14]11月15日,在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举行了规模宏大的葬礼,超过35个国家的领导人、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这次葬礼。

苏共第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二十四届、二十五届、二十六届中央委员,十九届一中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二十届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1957年6月增选为二十届中央主席团委员,二十一届中央主席团委员,二十一届中央书记(至1960年7月),二十二届中央主席团委员,1963年6月增选为二十二届中央书记,1964年10月当选为二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二十三届、二十四届、二十五届、二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第九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第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五次会议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第六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第九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六次会议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第十届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一次会议当选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军衔[编辑]

  • 少将,1944年11月2日
  • 中将,1953年8月4日
  • 大将,1974年3月22日
  • 苏联元帅,1976年5月7日

勋章、奖章及其它奖项[编辑]

晚年的勃列日涅夫好大喜功,在1976年以后获得了三次苏联英雄、两次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英雄、三次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英雄、两次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一次越南劳动英雄、一次古巴英雄、一次蒙古人民共和国英雄和一次蒙古人民共和国劳动英雄等称号。

苏联[编辑]

华约国家[编辑]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非华约社会主义国家[编辑]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也门人民民主共和国

  • 10月14日革命勋章(1982年)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 金星奖章(1981年)
  • 国家金质奖章(1982年)

蒙古人民共和国

埃塞俄比亚

  • 荣誉之星勋章(1980年)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其他国家[编辑]

阿根廷

几内亚

  • 独立勋章(1961年)

印度尼西亚

秘鲁

芬兰

参考[编辑]

  1. Брежнев, Леонид Ильич — Википедия
  2. 米夏埃尔·莫罗佐夫著,张玉书等译 · 《勃列日列夫传》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1975年:9
  3. 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选出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人民日报, 1952年10月17日第1版
  4.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 选出以斯大林同志为首的主席团和书记处 通过施基利亚托夫同志为联共中央的党监察委员会主席. 人民日报, 1952年10月18日第1版
  5.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全体会议的决议. 人民日报, 1953年3月8日第1版
  6.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 选出主席团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人民日报, 1956年2月29日第1版
  7. 关于苏共中央全会的新闻公报. 人民日报, 1957年7月5日第1版
  8. 勃列日涅夫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涅杰林主帅任苏军火箭部队总司令. 人民日报, 1960年5月8日第4版
  9. 苏共中央举行全体会议. 人民日报, 1963年6月26日第4版
  10. 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第四次会议米高扬接替勃列日涅夫为主席团主席. 人民日报, 1964年7月17日第3版
  11. 苏共中央全体会议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分别发表公报赫鲁晓夫下台. 人民日报, 1964年10月16日第1版
  12. 勃列日涅夫取代波德戈尔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人民日报, 1977年6月17日第6版
  13. 13.0 13.1 苏联取消给勃氏的勋章. 人民日报, 1989年10月4日第3版
  14. 勃列日涅夫突然逝世. 人民日报, 1982年11月12日第1版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共产党党徽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第一书记)
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
苏联国徽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加里宁什维尔尼克伏罗希洛夫勃列日涅夫米高扬波德戈尔内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葛罗米柯戈尔巴乔夫
锤镰星 四度苏联英雄 
格·康·朱可夫 列·伊·勃列日涅夫
苏联元帅肩章 苏联元帅 
伏罗希洛夫 图哈切夫斯基 布琼尼 叶戈罗夫 布柳赫尔 铁木辛哥 库利克 沙波什尼科夫 朱可夫 华西列夫斯基 斯大林 科涅夫 戈沃罗夫 罗科索夫斯基 马利诺夫斯基 托尔布欣 梅列茨科夫 贝利亚1 索科洛夫斯基 布尔加宁2 巴格拉米扬 比留佐夫 格列奇科 叶廖缅科 莫斯卡连科 崔可夫 扎哈罗夫 戈利科夫 克雷洛夫 雅库鲍夫斯基 巴季茨基 科舍沃伊 勃列日涅夫 乌斯季诺夫 库利科夫 奥加尔科夫 索科洛夫 阿赫罗梅耶夫 库尔科特金 彼得罗夫 亚佐夫
1. 贝利亚于1953年被褫夺军衔;2. 布尔加宁于1958年被降为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