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人民共和国

来自阅兵百科
波兰人民共和国国旗
波兰人民共和国国徽

波兰人民共和国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在1944年至1952年之间的国号仍为波兰共和国Rzeczpospolita Polska),是波兰历史上的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成立于1944年并在1989年改制为现在的波兰共和国。该国一直是苏联的盟友,华沙条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员国,由波兰统一工人党执政。

历史[编辑]

1944年7月22日,在苏联红军解放波兰东部重镇海乌姆后,波兰工人党建立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作为波兰解放区的政权,该委员会还有波兰社会党左派、农民党激进派和进步知识分子参加。根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战后的波兰失去了约1000多万居民和7.7万平方公里领土,国家边界西移了约240公里,获得了东普鲁士奥得河以东的地区。[1]

1947年1月,波兰举行议会选举,波兰工人党、波兰社会党、农民党和民主党组成的联盟获得80.1%的选票,占有444个席位中的394个。随后,波兰工人党领导人博莱斯瓦夫·贝鲁特当选为波兰总统,波兰社会党领导人约瑟夫·西伦凯维兹出任波兰部长会议主席。次月,《关于波兰共和国最高机构的体制和活动范围的基本法规》通过,即“小宪法”。[1]

1948年12月,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合并为波兰统一工人党。在贝鲁特时期,波兰采用苏联模式,把重工业放在首位,在六年计划中使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70%,但农业仅增长了19%,工人平均工资仅增长了13%,造成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比例严重失调和消费品的严重不足。[1]

1952年7月22日,波兰议会通过新宪法,将国号改为波兰人民共和国[2]

1956年3月12日,在莫斯科出席苏共二十大的贝鲁特突然逝世,引起了波苏两国关系紧张。在赫鲁晓夫支持下,爱德华·奥哈布接任第一书记。同年6月,波兹南事件爆发。同年10月,波兰党政领导层经过不断斗争摆脱苏联的干预,改组了党中央领导机构,推选瓦迪斯瓦夫·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3]

在哥穆尔卡时期,波兰进行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为无辜被镇压和受迫害的人恢复名誉,昭雪平反,并且鉴于国情恢复了宗教的合法地位。在经济方面,波兰同时借鉴了苏联和南斯拉夫的模式,将中央计划同分散管理相结合,解散效益不好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农村恢复个体经济。在哥穆尔卡改革的前五年,工业产值增长了59.6%,职工实际工资增长了39%,农业产值增长了20%。但在60年代,哥穆尔卡又恢复了重工业的优先地位,重新回到苏联模式上来,导致波兰国民经济中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最终使经济形势和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4]

1970年12月,波兰政府决定勇涨价来扭转经济局势,从而引起格但斯克等波罗的海沿岸城市爆发抗议罢工,最终引发流血冲突。[4]随后,爱德华·盖莱克接替哥穆尔卡担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5]

在盖莱克执政前三年,由于内外部有利因素,加之国际环境缓和,特别是西方优惠借贷条和低廉的石油、原材料价格,波兰实现了对买贸易顺差。在三年时间里,职工工资增长了24%,工业产值增长了36%,农业产值增长了19%,消费水平接近意大利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但在石油危机爆发和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波兰仍然延续向外借债,扩大投资规模的经济发展方式,另外由于农业歉收,最终使波兰经济又一次恶化。[6]

1980年8月,团结工会在波兰北部沿海城市成立,并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发展为威胁波兰党和政府的强大势力。次年12月13日,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宣布在波兰实行军管,取缔了团结工会,同时还拘留了在70年代对导致国家深刻危机负责人的党和政府主要领导人,包括原中央第一书记盖莱克。[7]

1985年,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后,波兰为相应其倡导的改革和公开性,逐步在政治上解禁,吸收反对派参加各种会议。[7]

1988年,由于经济形势再度恶化,仍在打入地下活动的团结工会组织了春季和秋季两次工人大罢工。随后,雅鲁泽尔斯基再度让步,恢复了团结工会的合法性,并允许反对派参加政府。次年,波兰统一工人党通过了关于“工会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两项决议,并与反对派召开圆桌会议,开始和平交出政权。[7]

1989年6月,波兰举行议会大选,波兰统一工人党依靠圆桌会议商定的议席才勉强保住议会多数席位,从而对团结工会夺权形成了有利局势。[7]

1989年12月29日,波兰修改国号,将波兰人民共和国改为波兰共和国[8]次月29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宣布停止活动,改建新党。[9]

国旗与国徽[编辑]

国旗

国徽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刘邦义. 波兰战后初期的人民民主道路之争. 世界历史, 2006(02):134-144
  2. 波兰议会通过宪法. 人民日报, 1952年7月26日第4版
  3. 张月明. 从“波兹南事件”到“十月事件”. 国际问题资料, 1981(20):1-10
  4. 4.0 4.1 刘邦义. 试论哥穆尔卡的改革——兼与卡达尔、杜布切克改革的比较. 今日东欧中亚, 1996(04):8-14+71
  5. 波兰人民奋起反抗修正主义统治 波修集团头目哥穆尔卡被迫下台. 人民日报, 1970年12月22日第1版
  6. 刘邦义. 试论盖莱克“高速发展战略”的失败及其教训. 世界历史, 1996(05):63-68
  7. 7.0 7.1 7.2 7.3 郭增麟. 波兰:从军管到交权——政治转轨中的雅鲁泽尔斯基.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1(02):48-54
  8. 波兰决定更改国名和国徽. 人民日报, 1989年12月31日第4版
  9. 波统一工人党停止活动并成立新党. 人民日报, 1990年1月30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