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哈尔科夫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
1942年哈尔科夫战役

1942年哈尔科夫战役[1]Харьков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42),即伟大卫国战争的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Вторая битва за Харьков),是苏联红军在战争期间组织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但最终以红军进攻部队被德军反包围并遭覆灭而告终。此次战役结束了红军自1941年冬季以来的攻势,德军也得以此次战役形成的有利局面迅速实施“蓝色计划”,朝顿河伏尔加河下游流域和高加索方向发动攻势。

战前形势[编辑]

在红军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后,斯大林和红军高层决定向各个方向发动进攻。此时的红军在经过兵力和装备补充后,已额外组建了9个留作预备队的集团军。

1942年1月至3月,西南方面军发动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战役,在北顿涅茨河西岸建立了阵地,从而为进攻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实施后续进攻创造了条件。

1942年3月下旬,西南方向军总司令谢·康·铁木辛哥、军事委员会委员尼·谢·赫鲁晓夫和方向军作战小组组长伊·赫·巴格拉米扬向大本营提出了由布良斯克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南方面军发动大规模攻势的计划,从而夺取戈梅利基辅切尔卡瑟五一城尼古拉耶夫等城市。但是,大本营因没有足够的兵力投向西南方向而否决了这一计划。对此,西南方向军事委员会修改了作战计划,缩小战役范围,并仍要求增派兵力,但该计划仍遭到大本营否决。最终,西南方向军司令部提交了一份仅使用现有兵力,在哈尔科夫一带实施进攻作战的计划,该计划被大本营批准。

双方部署[编辑]

根据西南方向军司令部的计划,参加此次进攻战役的部队包括:

总体而言,红军为进攻哈尔科夫集结了29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11个步兵旅、2个坦克军和9个独立坦克旅,共计64万人和1200辆坦克。

红军进攻方向的正面是德军的南方集团军群,由费多尔·冯·博克指挥,下辖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

红军进攻阶段[编辑]

5月12日晨,红军在经过长达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开始转入进攻,同时从北面的萨尔托夫斯基登陆场(别尔哥罗德沃尔昌斯克旧萨尔托夫一线)和南面的巴尔文科沃登陆场夹攻哈尔科夫一带的德军第6集团军。16日,红军的两个进攻集团已经推进20至35公里,但机动部队没有像预期计划那样插入敌军防线纵深。17日,红军第6集团军第57集团军第9集团军在击退德军第6集团军后,推进至哈尔科夫南郊,并在丘古耶夫梅列法与德军交战。

德军反击阶段[编辑]

德军计划仍以有限兵力在罗斯托夫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组织防御,并选择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南侧集中兵力实施反击。德军将安德烈耶夫卡至巴尔文科沃选为第一个进攻点,将斯拉维扬斯克至多尔根科耶选为第二个进攻点,随后两支部队同时向伊久姆实施进攻。德军统帅部希望藉此突破红军第9集团军防线,并从此处渡过北顿涅茨河,向巴拉克列亚继续进攻,与丘古耶夫一带的德军第6集团军会合,完成对红军巴尔文科沃突出部的包围。

5月17日,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从红军侧翼发动进攻,顺利地突破了红军第9集团军的防御。此时,谢·康·铁木辛哥向大本营报告了情况,请求增援,而总参谋长亚·米·华西列夫斯基提议从巴尔文科沃撤军,但斯大林没有同意撤退。23日,德军反击部队切断了巴尔文科沃突出部红军各部东撤的道路,将该部红军包围在梅列法洛佐瓦亚巴拉克列亚一带。

5月25日,被围的红军部队开始向东突围,但遭到德军顽强阻击。26日,被围红军被封锁在巴尔文科沃一带约15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28日,铁木辛哥下令停止进攻,而被围的红军中,仅第6集团军第57集团军残部以及2个坦克军又5个坦克旅的部分兵力从洛佐文卡村方向成功突围,突围的兵力只有被围部队的不到十分之一。

战役结果[编辑]

在1942年哈尔科夫战役中,位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进攻的红军损失达27万人,其中17.1万人阵亡或失踪,其中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费·雅·科斯坚科中将、第6集团军司令员阿·米·霍罗德尼扬斯基中将、第57集团军司令员库·彼·波德拉斯以及集团军集群司令员列·瓦·鲍勃金少将阵亡。但是,纳粹德国当局却宣称自己俘虏了352355人,并摧毁缴获了1320辆坦克、2648门各式火炮和557架飞机。此次战役也改变了苏德战场南线的双方兵力对比,德军利用该有利时机制定并开始实施旨在夺取高加索伏尔加河流域的“蓝色计划”。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敖德萨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白俄罗斯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 贝尔格莱德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东普鲁士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