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罗斯托夫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罗斯托夫战役防御阶段

1941年罗斯托夫战役Ростов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41)是伟大卫国战争南方面军为击退纳粹德军罗斯托夫方向进攻于1941年11月5日至12月2日实施的防御和进攻战役。

战役背景[编辑]

经过1941年10月的顿巴斯战役后,由雅·季·切列维钦科上将指挥的南方面军(辖第12集团军第18集团军第9集团军)的中部和左翼于11月4日撤退至杰巴利采沃—大克列平斯卡亚—霍普雷一线。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察明德军为进攻高加索准备向罗斯托夫方向突击,便采取紧急措施巩固该处防御,调第56集团军直接防守罗斯托夫。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阻止敌人夺取罗斯托夫,为预备部队达到争取时间,并伺机组织反攻。在防御组织上,要特别重视抗击敌军重兵坦克集群的突袭,并且还在最有可能遭到敌军进攻的第9集团军(司令员为费·米·哈里托诺夫少将)右翼强化了炮兵防御力量。此外,在位于季亚科沃的第136步兵师防线上,建立了大量反坦克工事和梯次阵地。[1]

红军防御阶段[编辑]

11月5日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元帅)力图避免在罗斯托夫附近进行持久战斗,计划以第1装甲集团军从罗斯托夫北面和东北面进行迂回机动,经季亚科沃、沙赫特新切尔卡斯克迂回罗斯托夫,并合围红军第9集团军第56集团军。德军第17集团军和意大利远征军向伏罗希洛夫格勒实施进攻,以牵制南方面军其余兵力并保障第1装甲集团军的进攻作战。主要战斗在第9集团军右翼展开,德军将该处作为主攻方向,德军的4个师(含2个装甲师)直接进攻红军的2个步兵师。而第9集团军右翼各部依托季亚科沃的反坦克阵地,顺利击退了德军坦克部队的多次进攻,在战役当天,仅第136步兵师就击毁了敌坦克29辆。6日至7日,第9集团军在方面军航空兵的配合下,对德军坦克集团实施了反突击。11日,德军楔入第9集团军防线30公里。由于进攻受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被迫放弃最初的作战方案,令第1装甲集团军改变进攻方向,从北面攻打罗斯托夫。16日,第1装甲集团军先头部队已经向南推进至格涅拉利斯科耶普加乔夫一线。[1]

在防御阶段,德军在罗斯托夫附近合围南方面军和进攻高加索的计划被打破。在第9集团军的顽强阻击和巧妙防御下,红军在战役中逐渐取得了主动地位。[1]

红军反攻计划[编辑]

罗斯托夫战役反攻阶段

为了打破德军的进攻计划,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在罗斯托夫附近粉碎德军突击集团,计划以方面军右翼的第12集团军继续在伏罗希洛夫格勒方向阻止防御,制止德军推进,以南方面军主力向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侧翼和后方实施进攻。为此,第37集团军(司令员为安·伊·洛帕廷少将)向大克列平斯卡亚方向实施主攻,第18集团军向德米特里耶夫卡—季亚科沃,第9集团军向博尔德列夫卡实施佯攻,第35、56骑兵师应保障主攻部队向西的进攻,第56集团军的任务是固守新切尔卡斯克罗斯托夫一线,并配合其余部队朝西北方向实施进攻。红军在反攻前与德军兵力大致相当,炮兵在主攻方向多2倍,航空兵多0.5倍,但坦克只有德军的一半。[1]

红军进攻阶段[编辑]

11月17日,红军开始转入反攻。同时,德军也变更了作战部署,即将主攻方向转向罗斯托夫。起初,南方面军的进攻十分缓慢,外加天气因素,方面军航空兵未能在发起反攻的前三天对地面部队进行火力支援,但第37集团军仍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四昼夜内推进了30—35公里。然而,德军在一路猛攻下,于21日攻占了罗斯托夫第56集团军被迫撤退至顿河对岸。[1]

在罗斯托夫失守的情况下,南方面军各突击集团继续展开进攻,于11月26日推进至图兹洛夫河附近,对已经攻占罗斯托夫的德军侧后翼形成了合围的威胁。在此情况下,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被迫停止进攻,并将一部兵力向北调动,以便在图兹洛夫河右岸组织对第37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防御。11月27日,南方面军各突击集团和第56集团军分别从西北、南面向罗斯托夫转入进攻,德军为避免合围,开始将部队撤出罗斯托夫。11月29日,第56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合力夺回了罗斯托夫,并继续追击溃退的德军各部。12月2日,南方面军推进至米乌斯河一线,并转入防御。在红军反攻期间,第12集团军以顽强的防御击溃了敌军进攻,使其未能攻入南方面军进攻部队的侧翼和后方。[1]

战役结果[编辑]

罗斯托夫战役是苏联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第一个成功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南方面军成功制止了纳粹德军进攻高加索,稳定了苏德战场南翼,为红军1941—1942年冬的反攻创造了条件。南方面军在战役中牵制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助理,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北上支援在莫斯科方向实施进攻的中央集团军群。在反攻阶段,德军第1装甲集团军被向西击退了60—80公里。[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1.6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663-666页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敖德萨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白俄罗斯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 贝尔格莱德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东普鲁士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