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战役地图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战役Острогожско-Россошан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伟大卫国战争苏联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会同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于1943年1月13日至27日间发动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在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卡缅卡—罗索希一带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德军第24装甲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打通利斯基坎捷米罗夫卡铁路线,并为以后向哈尔科夫顿巴斯方向组织攻势创造条件。[1]

兵力部署[编辑]

参加战役主的沃罗涅日方面军菲·伊·戈利科夫[[中将(1月19日晋升上将),包括第40集团军第3坦克集团军第2航空集团军第18步兵军第7骑兵军。根据战役计划,上述部队向阿列克谢耶夫卡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卡尔片科沃等方向实施攻击,从而围歼敌军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集团。其中,第40集团军应从北面的斯托罗热沃耶登陆场进攻,第18步兵军从中间的休奇耶登陆场进攻,第3坦克集团军和第7骑兵军应从南面进攻。同时,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同时向别洛卢茨克—波克罗夫斯科耶方向展开进攻,以配合沃罗涅日方面军。在主要进攻方向上,红军集结了优势兵力和装备,其步兵比德军多130—270%,坦克多30—200%,炮兵多400—700%。[1]

战役进程[编辑]

1月13日,第40集团军率先发动攻势。14日,其余各参战部队也同样转入进攻。15日,在三个方向展开进攻的部队均突破德军防御。17日,第40集团军左翼各部推进至奥斯特罗戈日斯克一带,并在此与第18步兵军会合。18日,第40集团军第305步兵师和第3坦克集团军第15坦克军在伊洛夫斯科耶—阿列克谢耶夫卡一带会合,完成了对德军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集团的合围。与此同时,从波德戈尔诺耶向卡缅卡进攻的第3坦克集团军第12坦克军已推进至卡尔片科沃一带,并与第18步兵军取得联系,从而使轴心国军队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集团的13个师被分割成两个孤立部分。在巩固包围圈外层防线的同时,第40集团军和第7骑兵军各部则在18日至19日沿科斯坚基—卡拉耶什尼克一线及瓦卢伊基一带的奥斯科尔河建立了包围圈外层防御。此时,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则从别洛卢茨克新普斯科夫—季什科夫一线,从南面保障沃罗涅日方面军。19日至27日,被围的轴心国军队遭到歼灭,其间,第2航空集团军积极出动,协同地面部队作战。[1]

战役结果[编辑]

苏联红军在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战役中向前纵深推进140公里,彻底击溃轴心国军队15个师,重创其6个师,俘虏其官兵86000多名,并在轴心国军队防线中打开了250公里的缺口,为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取胜并向哈尔科夫方向实施进攻创造了条件。[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49-51页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敖德萨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白俄罗斯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 贝尔格莱德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东普鲁士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