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基辅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1941年基辅战役

1941年基辅战役[1]Киев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41)是伟大卫国战争苏联红军德国国防军于1941年7月至9月围绕基辅爆发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以红军全面失败告终。参加此次战役的德军部队包括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苏联红军参战部队有西南方面军(含5个集团军)和平斯克区舰队

基辅战役的发展受到红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失利的影响,希特勒由此抽调第2装甲集群沿第聂伯河东岸南下,从侧翼迂回包抄了红军西南方面军的退路,消灭了红军约50万兵力。

双方初步计划[编辑]

1941年7月中旬,德军最高统帅部做出了进一步攻占苏联领土的战略决策,希特勒在其签署的第33号指令中改变了主要进攻目标,决定优先攻占南方的顿巴斯克里木,并联合芬兰夺取北方的列宁格勒。同月30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又发布了新的第34号指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转入防御,南方集团军群继续进攻,目的是消灭第聂伯河以西的苏军大部队,并在第聂伯河建立桥头堡,为第1装甲集群渡河创造条件。

在战役期间,苏联红军的参战部队由西南方面军平斯克区舰队组成,此后还增派了中央方面军第21集团军南部方面军第6集团军第12集团军,并向西南方面军增派新组建的第37集团军第38集团军第40集团军。苏联红军计划在科罗斯坚基辅乌曼普里卢基一线组织防御。

七月至八月初的战况[编辑]

由于红军在战争初期的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战役中失利,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急令西南方面军在7月初撤退至原1939年苏联国界线(即“斯大林防线”),依托旧国界的驻垒区组织防御。根据该命令,第5集团军撤退至科罗斯坚附近,第6集团军撤退至别尔季切夫及其南部地区。此时,德军第1装甲集群第3摩托化军已经突破了这些集团军之间约60公里深的防御。

7月9日,德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并以2个装甲师的兵力沿日托米尔公路向基辅快速挺进。11日,德军第13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伊尔平河畔的基辅驻垒区,与驻守该处的红军部队交火。在此情况下,第5集团军调1个步兵军和3个机械化军组成突击集群,向沃伦斯基新城方向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发起反攻,而该反攻迫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将9个师北调。在红军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各机械化军的主动反击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部队遭到牵制,从而无力直接进攻。德军最初的攻势被成功化解。在击退红军的反攻后,德军第3摩托化军在基辅附近陷入阵地战,以等待第6集团军的增援,第48摩托化军继续向东南方向推进,第14摩托化军从第3摩托化军和第48摩托化军的间隙中进入战场。虽然第1装甲集群突破了“斯大林防线”,但由于兵力分散,彼此之间无法进行配合。

7月中旬,德军第17集团军开始向文尼察方向发动进攻,红军第12集团军在其猛攻之下被迫放弃该市。与此同时,第26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的战线在白采尔科维一带出现了很大的空隙。在此情况下,第6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被迫后撤至乌曼一带。德军坦克部队追上了正在撤退的红军个别部队,并配合第17集团军形成了乌曼包围圈

7月20日,第5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各步兵师继续在科罗斯坚—马林一带作战。同时,第26集团军向德军第14摩托化军发动反攻,意图夺回法斯托夫。30日,德军以3个步兵师的兵力,从平丘克斯—文尼察斯塔维进行突破,沿着白采尔科维—基辅公路试图从南面进攻基辅,其进攻击退了在正面防守的红军第165步兵师和第175步兵师。

8月初,双方在基辅一带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德军得到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支援的进攻,因红军有组织的防御而受阻,被阻挡在基辅驻垒区外围。12日至14日,红军发动了反击,从德军手中夺回了数座村镇。16日,基辅的战局恢复稳定。

八月中旬的形势[编辑]

1941年8月中旬,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各部控制着从赫尔松基辅第聂伯河沿线,中央集团军群平斯克沼泽向北挺进,向斯摩棱斯克进攻,第1装甲集群先头部队在扎波罗热附近渡过了第聂伯河,同时还攻占了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渡口。与此同时,第17集团军已从克列缅丘格附近渡河,并在河对岸建立了通往切尔卡瑟的桥头堡,第6集团军进抵基辅

此时,位于第聂伯河河曲的红军西南方面军正面临着被包围的威胁,共有5个集团军集中在这里,从北到南分别是第21集团军第5集团军第37集团军第26集团军第38集团军

八月的各方作战计划[编辑]

8月18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阿道夫·希特勒提出了以中央集团军群直接进攻莫斯科的计划。挡在20日,希特勒断然拒绝了这一建议,并于21日签署了一项指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与南方集团军群一并歼灭苏军西南方面军。该指令确定,在冬季之前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夺取莫斯科,而是夺取克里木顿巴斯工业区和煤区,并封锁俄国从高加索获取石油的供应路线。23日,哈尔德亲自向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传达了这一指令,但遭到了许多将领反对,特别是第2装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的反对。当天,古德里安飞到希特勒总部,试图说服其进攻莫斯科,以免错过有利的天气条件,但没有成功。

斯大林更关心西方向战线的稳定,并认为德军很快将恢复对莫斯科的进攻,同时拒绝了朱可夫提出的弃守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至第聂伯河东岸的建议。

八月至九月战事:西南方面军覆灭[编辑]

8月中旬,德军第2集团军第2装甲集群从斯摩棱斯克方向南下,击溃了中央方面军正面部队,威胁到西南方面军右翼。此时,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现德军装甲集群南下,第21集团军被迫撤退至切尔尼戈夫,由此允许西南方面军右翼各部(第5集团军第27集团军)撤至第聂伯河东岸,但仍命令基辅集团死守基辅。为了加强西南方面军右翼的防线,刚抵达的第40集团军将3个师部署在杰斯纳河一线。

8月23日,德军第11装甲师占领了基辅以北数十公里处,位于奥库尼诺沃村附近的一座桥梁,对基辅和西南方面军形成了额外威胁。24日,第2装甲集群开始攻击科诺托普,而第1装甲集群开始从克列缅丘格一带向波尔塔瓦进攻,随后转向东北。

8月底,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已经攻占了杰斯纳河畔的科罗普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等城市,而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群和第17集团军则扩大了第聂伯河左岸的克列缅丘格桥头堡,对西南方面军主力形成了明显的包围之势。此时,布良斯克方面军罗斯拉夫尔新济布科夫一线组织反击,试图阻止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而南方面军也派出第2骑兵军巩固普季夫利的防御,但由于反攻准备仓促,指挥不当,布良斯克方面军未能阻止德军前进。

8月28日,德军第2集团军开始从戈梅利一带向切尔尼戈夫推进,击退了正面的第5集团军。在布良斯克方面军侧翼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该方面军的第21集团军匆忙向南撤退到杰斯纳河。

9月7日,古德里安装甲集群攻占了科诺托普。9日,切尔尼戈夫失陷。此时,布琼尼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请求将第5集团军撤出战场,但遭到拒绝,因为大本营仍然认为西南方面军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德军攻势,过于乐观估计了西部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德军侧翼发起的进攻。此外,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也向斯大林保证方面军能够挡住德军进攻,不需要撤军。

9月10日,古德里安集群击退了正面的第40集团军,推进至罗姆内一带,从而在切尔尼戈夫以东地区渡过了杰斯纳河,而位于克列缅丘格附近的德军也在东南方向渡过第聂伯河。13日,古德利安装甲集群已经推进至洛赫维察,德军两个装甲集群形成的包围圈仅剩下60公里的口子。此时,西南方面军已经被装进了一个深深的口袋中,无法安全撤退了。14日,德军攻占了洛赫维察卢布内。15日,第1装甲集群封闭了口袋,红军第5集团军第21集团军第26集团军第37集团军被德军包围。

9月17日晚,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才下达了方面军向东突围的命令,同时命令位于包围圈外的第38集团军第40集团军通过攻打罗姆内卢布内以解救方面军之围。18日至19日夜,红军从基辅撤离。

然而在德军的重重包围之下,西南方面军很难进行有组织的突围,各部遭到敌军四面夹击并被歼灭,有建制的部队被打散成一支支小分队。其中,西南方面军和第5集团军司令部在洛赫维察西南面15公里处的德留科夫希纳村与德军第3装甲师遭遇,方面军司令员米·彼·基尔波诺斯、方面军军委委员米·阿·布尔米斯坚科、方面军参谋长瓦·伊·图皮科夫、第5集团军军委委员米·谢·尼基舍夫、第5集团军参谋长德·谢·皮萨列夫斯基阵亡,方面军军委委员叶·帕·李可夫失踪,第5集团军司令员米·伊·波塔波夫重伤后被俘。而第37集团军被德军分割为两部分,一直战斗至9月23日,第5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残部在皮里亚京的残部战斗至9月25日,在奥尔日察的第26集团军残念坚持到了9月26日。

战役结果[编辑]

基辅战役对红军而言是惨痛性的,根据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于1993年公布的数据,苏联军队在此次战役中损失达70多万人,而根据德国方面的数据,德国国防军在基辅附近俘虏了66.5万人。此外,红军西南方面军第5集团军司令部在突围过程中遭德军歼灭。西南方面军主力覆灭为德军打开了通往乌克兰东部、顿巴斯的道路,也使得南方面军处于极其不利的困境中。但德军为了消灭基辅一带的西南方面军消耗了大量时间,使得苏军统帅部有机会巩固莫斯科列宁格勒方向的防御力量。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敖德萨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白俄罗斯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 贝尔格莱德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东普鲁士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