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里西亚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下西里西亚战役

下西里西亚战役Нижне-Силез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伟大卫国战争中由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1945年2月8日至24日期间实施的进攻战役。苏联红军在此次战役中攻占了德军重兵把守的下西里西亚地区,将战线推进至尼萨河一带,为后续继续向柏林德累斯顿方向展开攻势创造了条件。[1]

战役部署[编辑]

1945年1月底,由苏联元帅伊·斯·科涅夫率领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已在桑多梅日—西里西亚战役中取得重大战果,方面军主力已推进至奥得河一线,并在布雷斯劳(今弗罗茨瓦夫)北面和南面部分地区建立了奥得河左岸的登陆场。在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正面防守的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司令为费迪南德·舍尔纳大将),辖第4装甲集团军第17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一部。此时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经过连续征战已经十分劳累,后勤也因战线的快速推进而吃力,但考虑到德军经过前段时间的交战已兵力匮乏,无法组建战略预备队对抗红军的攻势,因此战场形势急需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继续进攻,打乱德军的防御节奏,使其无法在奥得河西岸建立稳固的阵地。[1]

根据战役计划,方面军右翼的4个集团军近卫第3集团军第13集团军第52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2个坦克集团军第4坦克集团军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外加1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从布雷斯劳北面的奥得河登陆场向科特布斯方向发动攻势。方面军正中央以近卫第5集团军第21集团军外加2个坦克军,从布雷斯劳南面的登陆场向格尔利茨方向实施进攻。而第59集团军第60集团军近卫第1骑兵军则在奥珀伦(今奥波菜)西南面的登陆场向苏台德山脉北麓组织牵制性进攻,从而配合方面军中央和右翼突击集团的行动。方面军在主要突击方向——即右翼突击集团,拥有绝对兵力和技术装备优势,其步兵比德军多130%,火炮和迫击炮多56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470%;而中央突击集团也拥有步兵多70%,火炮和迫击炮多230%,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00%的优势。此外,隶属方面军的第2航空集团军为地面部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而在战役前夕,方面军所属各集团军、独立军也完成了部署变更,进入各自的进攻阵地。[1]

战役进程[编辑]

2月8日,方面军各部在航空兵因天气因素无法出动的情况下仍然展开了攻势,并且主攻方向在80公里宽的战线上很快突破了德军在奥得河的正面防线,使快速机动部队得以深推30—60公里。方面军右翼各部在进攻过程中击溃了德军后方的预备队,合围了部署在格洛高(今格沃古夫)的德国守军约1.8万人(该部在4月1日前被全数歼灭)。第4坦克集团军在强渡布布尔河后,于15日推进至尼萨河一线并在其西岸建立了数个登陆场。近卫第3坦克集团军也在本茨劳一带强渡了布布尔河,随后主力向东挺至布雷斯劳(今弗罗茨瓦夫),以便尽快合围在这一带防守的德军部队,并最终在15日完成了对德军布雷斯劳集团的合围。24日,方面军右翼各集团军推进至尼萨河河口—彭齐希一线。相较于方面军右翼集团,在布雷斯劳南面的各进攻部队由于需要集中兵力去消灭被合围的德军布雷斯劳集团,因此进展不大。而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也因兵力不足而未取得实质性战果。[1]

战役结果[编辑]

在下西里西亚战役中,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250公里的战线上突破了德军防线,其右翼突击集团推进100多公里,攻克了下西里西亚全境,并进入德国最为核心的勃兰登堡州一带。[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1102-1104页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敖德萨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白俄罗斯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 贝尔格莱德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东普鲁士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