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斯摩棱斯克战役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斯摩棱斯克解放战役
1943年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3年斯摩棱斯克战役Смолен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 1943)是伟大卫国战争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左翼部队于1943年8月7日至10月2日发动的进攻战役,其目的是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阻止其兵力调往红军实施主要进攻的西南方向,并解放斯摩棱斯克

战役背景和双方部署[编辑]

苏联红军在顺利实施奥廖尔战役后,于1943年8月初形成了对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尔方向发动进攻的有利局面。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为安·伊·叶廖缅科上将)左翼和西方面军(司令员为瓦·丹·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对防守斯摩棱斯克和罗斯拉夫尔一带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君特·冯·克鲁格)形成了包围之势,并从北面对基洛夫—罗斯拉夫尔一线的德军集团形成进攻威胁。[1]

根据战役计划,红军的两个方面军将同时实施一系列进攻,以便在宽大的正面战线上牵制德军兵力,予以分割,并粉碎在杜霍夫希納亚尔采沃多罗戈布日叶利尼亚斯帕斯-杰缅斯克等地的德军防御力量。西方面军从其中央地带实施主攻,并在击溃正面德军后,向罗斯拉夫尔进攻,向西南方向对布良斯克方面军正面德军集团的侧翼实施突击。西方面军右翼与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进行协同,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发动进攻。若布良斯克方面军进展顺利,西方面军则将主力转向斯摩棱斯克。[1]

德军统帅部也意识到扼守斯摩棱斯克以东的阵地具有重要意义,并在这一方向部署了40多个师,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是其“东方壁垒”的中坚部分,包括5—6道防线,纵深达100—130公里。而在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正面防御的德军由第3装甲集团军第4集团军第9集团军一部组成,拥有85万余兵力、88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500辆坦克和突击火炮、700架作战飞机。参加战役的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面军拥有125万余兵力、206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3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1100架飞机,在战役前夕进行了大规模变更部署。[1]

战役进程[编辑]

8月7日,西方面军近卫第10集团军第33集团军率先在斯帕斯-杰缅斯克方向发动进攻,但攻势因未能达成进攻突然性而受阻。当天,方面军司令部将第68集团军一部投入战场,而第1航空集团军也在进攻第一天出动了1245架次。9日,德军从奥廖尔方向调来2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巩固防御,之后又有新的援兵达到。10日,第10集团军基洛夫以北实施进攻,突破德军防线并在两昼夜内纵深推进10公里,从南面对德军斯帕斯-杰缅斯克集团形成威胁。12日,德军为避免被围撤出斯帕斯-杰缅斯克突出部,第49集团军在发现敌军撤退后于当天开始追击。13日,第49集团军与第33集团军协同,解放了斯帕斯-杰缅斯克。20日,西方面军向其中央进攻地带纵深推进了35—40公里。[2]

加里宁方面军则于8月13日从杜霍大希纳方向展开进攻,较浅地楔入敌军防线。由于第一阶段进攻受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暂停进攻,以变更部署并准备在新的方向展开进攻。鉴于布良斯克方面军进展顺利,决定将西方面军主力集中在斯摩棱斯克方向。[1]

8月28日,西方面军在完成局部变更部署后发动新一轮进攻,在进攻当天便在25公里宽的正面战线上突破德军主阵地,楔入6—8公里,第5机械化军也于当天进入突破口。8月29日,突破口扩大到30公里,并向纵深推进达12—15公里,随后近卫第6骑兵军也从突破口加入战场。8月30日,近卫第2坦克军进入缺口,并推进20公里,协同近卫第10集团军于当天解放叶利尼亚,在红军的猛攻之下,德军开始从多罗戈布日一带撤退。8月31日,第5集团军转入进攻,并于次日解放了[[[多罗戈布日]]。在这一阶段,西方面军向前推进了西方面军已经推进了35—40公里。[3]

加里宁方面军在变更部署后,其下属的第39集团军第40集团军左翼于14日晨首先转入进攻,突破了正面德军的第一道防线,在30公里宽的战线上纵深推进3—13公里,并且在经过4天战斗后彻底撕破德军防线。15日,西方面军在经过炮兵和航空兵火力打击后也发动进攻,并在当天从所有方向突破德军防线,近卫第2坦克军则从第21集团军的阵地加入战场。16日,西方面军右翼的第31集团军解放了亚尔采沃,左翼的第10集团军强度杰斯纳河。18日夜,加里宁方面军第39集团军攻占了斯摩棱斯克公路上重要的防御枢纽——杜霍夫希纳。21日,第43集团军解放了杰米多夫,从北面形成了对德军斯摩棱斯克集团的纵深包围。38日,西方面军切断了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尔铁路,并于次日挺进至索日河,从南面对德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形成包围威胁。在此情况下,德军统帅部命令部队西撤,苏联红军乘胜追击,于25日解放了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尔,又在29日解放了鲁德尼亚[4]

10月2日,红军推进至韦利日鲁德尼亚—德里宾—普罗尼亚河一线,并在此转入防御。[1]

战役结果[编辑]

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仲,苏联红军在400公里宽的战线上向西推进200—250公里,解放了加里宁州斯摩棱斯克州大片领土,为后续解放白俄罗斯奠定了基础。在红军进攻期间,德军的7个师被击溃,14个师遭重创,16个师从其他方向前来增援,有利于红军顺利在乌克兰方向展开大规模攻势。战役之后,红军的104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加里宁方面军34个、西方面军70个)被分别授予“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杜霍夫希纳”“亚尔采沃”“杰米多夫”“罗斯拉夫尔”等荣誉称号。[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906-907页
  2.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910页
  3.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1131-1132页
  4.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294-295, 904-905页

相关内容[编辑]

胜利旗 伟大卫国战争相关战役 
1941年6月-1941年11月
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 杜布诺—卢茨克—罗夫诺 斯摩棱斯克 基辅 第一次哈尔科夫 莫斯科防御阶段
1941年11月-1942年6月
莫斯科反攻阶段 罗斯托夫 巴尔文科沃—洛佐瓦亚 第二次哈尔科夫
1942年7月-1943年6月
斯大林格勒 高加索(图阿普谢) 罗斯托夫 “火花” 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 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 伏罗希洛夫格勒 第三次哈尔科夫
1943年7月-1944年5月
库尔斯克(奥廖尔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 斯摩棱斯克 顿巴斯 第聂伯河(梅利托波尔 基辅) 布良斯克 新罗西斯克—塔曼 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 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 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 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 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 乌曼—博托沙尼 敖德萨 克里木
1944年6月-1944年12月
白俄罗斯 利沃夫—桑多梅日 雅西—基什尼奥夫 东喀尔巴阡 波罗的海沿岸 贝尔格莱德 布达佩斯
1945年1月-1945年5月
维斯瓦河—奥得河(桑多梅日—西里西亚) 东普鲁士 下西里西亚 东波美拉尼亚 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 上西里西亚 维也纳 柏林 布拉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