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季姆·亚历山德罗维奇·马特罗索夫

来自阅兵百科
大将 瓦·亚·马特罗索夫

瓦季姆·亚历山德罗维奇·马特罗索夫[1]Вади́м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атро́сов,1917年9月30日[10月13日]—1999年3月6日),苏联高级将领,俄罗斯族,莫吉廖夫省姆斯齐斯拉夫人,1938年6月入伍,1944年加入联共(布)内务人民委员部队高等学校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苏联英雄(1982年),大将军衔。

他曾担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1984年2月至1989年12月)、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军总局局长兼苏联边防军主任(1972年12月至1989年12月),是伟大卫国战争老兵

生平[编辑]

1917年9月30日[10月13日],瓦季姆·亚历山德罗维奇·马特罗索夫生于莫吉廖夫省姆斯齐斯拉夫县的一个农村教师家庭,其父亲在一战爆发后被征召入伍,后来加入工农红军,1919年死于斑疹伤寒。在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瓦季姆·亚历山德罗维奇被母亲带到撒马尔罕的亲戚那居住。在他八岁时,随母亲返回故乡,后又定居在莫扎伊斯克县科日诺村。

1931年,他又随母亲迁至博尔舍沃村(今科罗廖夫市)居住,并在那里读完七年制学校。

1937年,考入莫斯科古比雪夫土木工程学院

1938年6月,他被征召进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边防部队,被分配到位于阿塞拜疆伊朗边界的第44连科兰边境支队第4边防哨所服役,之后又被调入支队总部工作。他参加了多次狙击纳粹特务和边境走私者的行动。

1941年初,进入内务人民委员部队高等学校学习。同年10月,他被编入学员营参加了保卫莫斯科的战斗,在莫扎伊斯克阻击进犯的德国侵略者。在德军被赶出莫斯科城下后,他继续回到学校学习。

1942年3月,从学校毕业并被派往卡累利阿方面军,任内务人民委员部队第73边防团副连长、副营长,负责情报侦察工作。期间,他在基洛夫铁路段一带参与了10次针对芬兰军队后方的远程侦察和破袭任务,并消灭敌人的侦察部队和渗透者。

1944年,他参加了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在卡累利阿解放后,他又被调到北极,参加了佩察莫—希尔克内斯战役

1944年底,他在卡累利阿-芬兰边境支队情报部门服役。

1948年9月,从莫斯科边防部队高等军官进修班毕业后,被调到阿塞拜疆边防区部队局工作。

1948年12月,调入边防总局,担任高级助理、科长、第二局副局长。期间,从军事法律学院函授毕业。

1959年9月,从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北部边防区边防部队局参谋长。

1961年10月,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军总局第二(情报)处处长。

1963年4月,任外高加索边防区边防部队主任。

1967年4月,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军总局第一副局长兼参谋长。

1972年12月,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军总局局长兼苏联边防军主任。他被许多边防老兵评价为一位杰出的边防部队领导人,顺应时代要求,积极保留了其前任的成果。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他负责了边防军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作战行动,多次视察驻阿边防军的驻地,协调边防军与陆军的行动计划。

1984年2月,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兼边防总局局长、苏联边防军主任。

1989年12月,退居二线,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军事监察顾问。

1992年,正式退休。

1999年3月6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特罗耶库罗夫公墓

苏共二十三大、二十五大、二十六大、二十七大代表。第七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九届、十届、十一届苏俄最高苏维埃代表。[2]

军衔[编辑]

  • 少将,1962年5月14日
  • 中将,1967年10月27日
  • 上将,1974年5月23日
  • 大将,1978年12月13日

荣誉[编辑]

苏联[编辑]

俄罗斯联邦[编辑]

国际[编辑]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 战斗友谊奖章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