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国际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人物|照片=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jpg|照片说明=[[苏联元帅]] 菲·伊·戈利科夫}}
 
{{人物|照片=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jpg|照片说明=[[苏联元帅]] 菲·伊·戈利科夫}}
'''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3%D0%BE%D0%BB%D0%B8%D0%BA%D0%BE%D0%B2,_%D0%A4%D0%B8%D0%BB%D0%B8%D0%BF%D0%BF_%D0%98%D0%B2%D0%B0%D0%BD%D0%BE%D0%B2%D0%B8%D1%87 Голиков, 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1900年7月3[16]日—1980年7月29日),苏联军事统帅,俄罗斯族,[[彼尔姆省]][[卡梅什洛夫]]人,1918年4月加入[[俄国共产党(布)]],1918年5月入伍,[[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苏联元帅]]军衔。
+
'''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3%D0%BE%D0%BB%D0%B8%D0%BA%D0%BE%D0%B2,_%D0%A4%D0%B8%D0%BB%D0%B8%D0%BF%D0%BF_%D0%98%D0%B2%D0%B0%D0%BD%D0%BE%D0%B2%D0%B8%D1%87 Голиков, 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1900年7月3[16]日—1980年7月29日),苏联军事统帅,俄罗斯族,[[彼尔姆省]][[卡梅什洛夫]]人,1918年5月入伍,1918年4月加入[[俄国共产党(布)]][[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苏联元帅]]军衔。
  
 
他是[[俄国内战]]老兵,是[[伟大卫国战争]]中红军高级军事指挥员,长期投身于军事政治工作。战后,他担任了[[苏联陆海军总政治局]]局长(1958年1月至1962年4月)。
 
他是[[俄国内战]]老兵,是[[伟大卫国战争]]中红军高级军事指挥员,长期投身于军事政治工作。战后,他担任了[[苏联陆海军总政治局]]局长(1958年1月至1962年4月)。
第8行: 第8行:
 
1900年7月3[16]日,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出生在[[彼尔姆省]][[卡梅什洛夫]]县鲍里索夫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伊万·尼古拉耶维奇,母亲是瓦萨·瓦西里耶芙娜,他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子。菲利普·伊万诺维奇的童年在当地的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
 
1900年7月3[16]日,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出生在[[彼尔姆省]][[卡梅什洛夫]]县鲍里索夫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伊万·尼古拉耶维奇,母亲是瓦萨·瓦西里耶芙娜,他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子。菲利普·伊万诺维奇的童年在当地的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
  
1918年4月13日,他随他的父亲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同时,他还在卡梅什洛夫的一家报社工作。
+
1918年4月13日,他随他的父亲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同时,他还在卡梅什洛夫的一家报社工作。
  
 
1918年5月30日,他志愿加入[[苏联工农红军|工农红军]],被编入当地红军支队中,他随该红军支队参加了平息当地反革命叛乱的行动。
 
1918年5月30日,他志愿加入[[苏联工农红军|工农红军]],被编入当地红军支队中,他随该红军支队参加了平息当地反革命叛乱的行动。
第36行: 第36行:
 
1931年11月,任第32步兵师第95步兵团团长。
 
1931年11月,任第32步兵师第95步兵团团长。
  
1933年10月,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并被任命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第61步兵师(苏联)|第61步兵师]]师长。
+
1933年10月,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并被任命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第61步兵师师长。
  
1936年9月,任[[第8独立机械化旅]]旅长。
+
1936年9月,任第8独立机械化旅旅长。
  
 
1937年7月,任[[基辅军区]][[第45机械化军]]军长。
 
1937年7月,任[[基辅军区]][[第45机械化军]]军长。
第44行: 第44行:
 
1938年1月,任[[白俄罗斯军区]]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8年1月,任[[白俄罗斯军区]]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8年11月,任基辅特别军区[[第6集团军(苏联)|文尼察军团]]司令员。
+
1938年11月,任基辅特别军区[[第6集团军(苏联)|文尼察集团军群]]司令员。
  
 
1939年9月,他指挥该集团军参加了[[苏联占领东波兰|收复西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1939年9月,他指挥该集团军参加了[[苏联占领东波兰|收复西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第50行: 第50行:
 
1940年7月26日,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红军副总参谋长]]兼[[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情报总局]]局长。
 
1940年7月26日,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红军副总参谋长]]兼[[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情报总局]]局长。
  
1941年7月5日,被免去情报总局局长职务,改任苏联驻英国和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为开辟第二战场、向苏联提供军事物资援助等问题进行谈判。谈判期间,他受到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接见。
+
1941年7月5日,被免去情报总局局长职务,改任苏联驻[[英国]]和[[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为开辟第二战场、向苏联提供军事物资援助等问题进行谈判。谈判期间,他受到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接见。
  
 
1941年10月,返回苏联,担任[[第10集团军(苏联)|第10集团军]]司令员。
 
1941年10月,返回苏联,担任[[第10集团军(苏联)|第10集团军]]司令员。
第58行: 第58行:
 
1942年2月,任[[加里宁方面军]][[第4突击集团军]]司令员。
 
1942年2月,任[[加里宁方面军]][[第4突击集团军]]司令员。
  
1942年4月,升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7月,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
+
1942年4月,升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
  
1942年8月,由于他未能成功阻挡住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被降为[[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该部队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郊区的战斗]]。
+
1942年7月,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次月,由于他未能成功阻挡住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由此被降为[[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该部队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郊区的战斗]]。
  
1942年9月,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副司令员。10月初,调任[[西北方面军]]副司令员。10月16日,被任命为红军情报总局局长。
+
1942年9月,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副司令员。10月初,调任[[西北方面军]]副司令员。10月16日,再次担任红军情报总局局长。
  
 
1942年10月22日,重新担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之后,他指挥该方面军在[[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阿尔卑斯军和德国[[第24装甲军]],俘虏了8万名敌军士兵。
 
1942年10月22日,重新担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之后,他指挥该方面军在[[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阿尔卑斯军和德国[[第24装甲军]],俘虏了8万名敌军士兵。
第70行: 第70行:
 
1943年2月2日至3月2日,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他的方面军攻占了[[哈尔科夫]]。但德军很快就组织了强有力的反攻,将沃罗涅日方面军部分兵力包围在了哈尔科夫。最终,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以沃罗涅日方面军损兵折将告终。戈利科夫也因此被免去了方面军司令员职务,改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干部总局局长,再没有担任过前线部队的要职。
 
1943年2月2日至3月2日,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他的方面军攻占了[[哈尔科夫]]。但德军很快就组织了强有力的反攻,将沃罗涅日方面军部分兵力包围在了哈尔科夫。最终,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以沃罗涅日方面军损兵折将告终。戈利科夫也因此被免去了方面军司令员职务,改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干部总局局长,再没有担任过前线部队的要职。
  
1944年10月,他开始负责苏联公民再德国及其占领区国家的遣返工作。
+
1944年10月,他开始负责苏联公民在德国及其占领区国家的遣返工作。
  
 
1950年9月,任[[独立机械化集团军]]司令员。
 
1950年9月,任[[独立机械化集团军]]司令员。
第82行: 第82行:
 
1980年7月29日,在[[莫斯科]]病逝,葬于[[新圣女公墓]]。
 
1980年7月29日,在[[莫斯科]]病逝,葬于[[新圣女公墓]]。
  
苏共第二十二届中央委员。一届、四届、五届、六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5年11月26日,被授予旅级指挥员军衔;1937年12月31日,晋升师级政委军衔;1938年1月8日,晋升军级指挥员军衔;1940年6月4日,被授予中将军衔;1943年1月19日,晋升上将军衔;1959年5月8日,晋升大将军衔;1961年5月8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
+
苏共第二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八届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四届、五届、六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苏俄最高苏维埃代表。
 +
 
 +
==军衔==
 +
 
 +
* [[旅级指挥员]],1935年11月26日
 +
* 军级政委,1937年12月31日
 +
* [[军级指挥员]],1938年1月8日
 +
* 中将,1940年6月4日
 +
* [[上将(苏联)|上将]],1943年1月19日
 +
* [[大将(苏联)|大将]],1959年5月8日
 +
* [[苏联元帅]],1961年5月8日
  
 
==荣誉==
 
==荣誉==
 +
 +
===苏联===
  
 
* 四枚[[列宁勋章]](1941年2月22日,1945年2月21日,1950年7月20日,1960年7月15日)
 
* 四枚[[列宁勋章]](1941年2月22日,1945年2月21日,1950年7月20日,1960年7月15日)
第109行: 第121行:
 
* [[纪念莫斯科建城800周年奖章]]
 
* [[纪念莫斯科建城800周年奖章]]
 
* [[金质苏联国徽荣誉武器]](1968年2月22日)
 
* [[金质苏联国徽荣誉武器]](1968年2月22日)
 +
 +
===国际===
 +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 [[二级1944年9月9日勋章]](1971年)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 一级战斗友谊奖章
 +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 [[国旗勋章(朝鲜)|一级国旗勋章]]
 +
* 朝鲜解放奖章
 +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 两枚[[红旗勋章(蒙古)|红旗勋章]](1945年,1971年)
 +
* [[北极星勋章]](1947年)
 +
* [[战胜日本奖章(蒙古)|战胜日本奖章]]
 +
* [[哈拉哈河胜利30周年奖章]]
 +
* [[战胜军国主义日本30周年奖章]]
 +
* [[蒙古人民革命50周年奖章]]
 +
* [[蒙古人民军50周年奖章]]
 +
 +
'''[[波兰人民共和国]]'''
 +
* [[一级格伦瓦尔德十字勋章]](1946年)
 +
 +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 [[一级罗马尼亚之星勋章]](1950年)
 +
* 战胜法西斯奖章
 +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 [[一级白狮勋章]](1947年)
 +
* [[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十字勋章]](1939年)
 +
* 杜克尔纪念奖章
 +
 +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
* [[一级游击队之星勋章]](1946年)
 +
* [[一级为人民立功勋章]](1946年)
  
 
==参考==
 
==参考==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
==相关内容==
 +
{{苏联元帅}}
  
[[分类:苏联人物]]
+
[[分类:苏联人物]][[分类:俄罗斯族]]
[[分类:1900年生]]
+
[[分类:1900年生]][[分类:7月16日生]][[分类:1980年卒]]
[[分类:7月16日生]]
 
[[分类:1980年卒]]
 
 
[[分类:苏联元帅]]
 
[[分类:苏联元帅]]
[[分类:列宁勋章(人物)]]
+
[[分类:列宁勋章(人物)]][[分类:四枚列宁勋章(人物)]]
 
[[分类:十月革命勋章(人物)]]
 
[[分类:十月革命勋章(人物)]]
[[分类:红旗勋章(人物)]]
+
[[分类:红旗勋章(人物)]][[分类:四枚红旗勋章(人物)]]
 
[[分类: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人物)]]
 
[[分类: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人物)]]
 
[[分类:一级库图佐夫勋章(人物)]]
 
[[分类:一级库图佐夫勋章(人物)]]
 
[[分类:劳动红旗勋章(人物)]]
 
[[分类:劳动红旗勋章(人物)]]
[[分类:红星勋章(人物)]]
+
[[分类:红星勋章(人物)]][[分类:两枚红星勋章(人物)]]
 
[[分类:三级在苏联武装力量中为祖国服役勋章]]
 
[[分类:三级在苏联武装力量中为祖国服役勋章]]
 +
[[分类:二级1944年9月9日勋章]]
 +
[[分类:红旗勋章(蒙古)]][[分类:北极星勋章]]
 +
[[分类:一级格伦瓦尔德十字勋章]]
 +
[[分类:一级罗马尼亚之星勋章]]
 +
[[分类:一级白狮勋章]]
 +
[[分类:一级游击队之星勋章]][[分类:一级为人民立功勋章]]

2023年12月12日 (二) 16:52的最新版本

苏联元帅 菲·伊·戈利科夫

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1]Филипп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иков,1900年7月3[16]日—1980年7月29日),苏联军事统帅,俄罗斯族,彼尔姆省卡梅什洛夫人,1918年5月入伍,1918年4月加入俄国共产党(布)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苏联元帅军衔。

他是俄国内战老兵,是伟大卫国战争中红军高级军事指挥员,长期投身于军事政治工作。战后,他担任了苏联陆海军总政治局局长(1958年1月至1962年4月)。

生平[编辑]

1900年7月3[16]日,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出生在彼尔姆省卡梅什洛夫县鲍里索夫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伊万·尼古拉耶维奇,母亲是瓦萨·瓦西里耶芙娜,他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长子。菲利普·伊万诺维奇的童年在当地的学校接受了基础教育。

1918年4月13日,他随他的父亲加入了俄国共产党(布)。同时,他还在卡梅什洛夫的一家报社工作。

1918年5月30日,他志愿加入工农红军,被编入当地红军支队中,他随该红军支队参加了平息当地反革命叛乱的行动。

1918年8月,他的部队被编入红鹰第1农民共产主义步兵团第3营中。

1918年10月起,先后担任师报社、第3集团军报社记者。

1919年1月21日,进入彼得格勒军事宣传鼓动进修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

1919年3月,任第3集团军特别旅莫斯科第10步兵团机枪连鼓动员。

1919年6月16日,任特别旅政治处秘书。

1919年8月,任第51步兵师政治处组织指导员。

1920年5月,任第51步兵师鼓动员。

1921年3月,任省军事委员会政治书记处主任。同年5月,任某步兵旅政治处主任。

1922年5月,任伏尔加沿岸军区政治部指导员。同年6月,任西西伯利亚军区政治部宣传鼓动处处长助理、处长。

1929年4月,从红军高干高等进修班毕业。毕业后,担任伏尔加沿岸军区政治部宣传鼓动处处长。

1931年1月,任第32步兵师军事委员兼政治处主任。

1931年11月,任第32步兵师第95步兵团团长。

1933年10月,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并被任命为伏尔加河沿岸军区第61步兵师师长。

1936年9月,任第8独立机械化旅旅长。

1937年7月,任基辅军区第45机械化军军长。

1938年1月,任白俄罗斯军区军事委员会委员。

1938年11月,任基辅特别军区文尼察集团军群司令员。

1939年9月,他指挥该集团军参加了收复西乌克兰的军事行动。

1940年7月26日,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情报总局局长。

1941年7月5日,被免去情报总局局长职务,改任苏联驻英国美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为开辟第二战场、向苏联提供军事物资援助等问题进行谈判。谈判期间,他受到了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接见。

1941年10月,返回苏联,担任第10集团军司令员。

1941年12月,他指挥该集团军参加了莫斯科战役,在图拉以南挡住了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的猛攻。

1942年2月,任加里宁方面军第4突击集团军司令员。

1942年4月,升任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

1942年7月,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次月,由于他未能成功阻挡住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由此被降为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该部队参加了斯大林格勒郊区的战斗

1942年9月,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副司令员。10月初,调任西北方面军副司令员。10月16日,再次担任红军情报总局局长。

1942年10月22日,重新担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之后,他指挥该方面军在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希战役中击溃了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阿尔卑斯军和德国第24装甲军,俘虏了8万名敌军士兵。

1943年1月24日至2月17日,在沃罗涅日战役中,他的部队击溃了德国第2集团军,解放了沃罗涅日

1943年2月2日至3月2日,在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中,他的方面军攻占了哈尔科夫。但德军很快就组织了强有力的反攻,将沃罗涅日方面军部分兵力包围在了哈尔科夫。最终,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以沃罗涅日方面军损兵折将告终。戈利科夫也因此被免去了方面军司令员职务,改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干部总局局长,再没有担任过前线部队的要职。

1944年10月,他开始负责苏联公民在德国及其占领区国家的遣返工作。

1950年9月,任独立机械化集团军司令员。

1956年5月17日,任斯大林装甲兵军事学院院长。

1958年1月,被任命为苏联陆海军总政治局局长,负责苏联武装力量最重要的领导机关和军事政治机关,直接由苏共中央委员会领导。

1962年5月,退居二线,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1980年7月29日,在莫斯科病逝,葬于新圣女公墓

苏共第二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八届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四届、五届、六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苏俄最高苏维埃代表。

军衔[编辑]

荣誉[编辑]

苏联[编辑]

国际[编辑]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一级战斗友谊奖章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参考[编辑]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元帅肩章 苏联元帅 
伏罗希洛夫 图哈切夫斯基 布琼尼 叶戈罗夫 布柳赫尔 铁木辛哥 库利克 沙波什尼科夫 朱可夫 华西列夫斯基 斯大林 科涅夫 戈沃罗夫 罗科索夫斯基 马利诺夫斯基 托尔布欣 梅列茨科夫 贝利亚1 索科洛夫斯基 布尔加宁2 巴格拉米扬 比留佐夫 格列奇科 叶廖缅科 莫斯卡连科 崔可夫 扎哈罗夫 戈利科夫 克雷洛夫 雅库鲍夫斯基 巴季茨基 科舍沃伊 勃列日涅夫 乌斯季诺夫 库利科夫 奥加尔科夫 索科洛夫 阿赫罗梅耶夫 库尔科特金 彼得罗夫 亚佐夫
1. 贝利亚于1953年被褫夺军衔;2. 布尔加宁于1958年被降为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