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

来自阅兵百科
苏联英雄苏联英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
苏联元帅 克·叶·伏罗希洛夫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年1月23日(2月4日)—1969年12月2日),苏联卓越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苏联国家元首,俄罗斯族,卢甘斯克州利西昌斯克人,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1918年3月进入军队工作,两度苏联英雄(1956年,1968年),社会主义劳动英雄(1960年),苏联元帅军衔。

他曾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53年3月至1960年5月)、全联盟共产党(布)和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1926年1月至1961年10月)、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40年5月至1946年3月)、国防人民委员(1934年6月至1940年5月)、陆海军人民委员(1925年11月至1934年6月),是俄国内战伟大卫国战争中杰出的军事统帅,苏芬战争的组织者,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任期最长的(35年)。

生平

俄罗斯帝国时期

1881年1月23日(2月4日),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省巴赫姆斯基县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父亲是叶夫列莫·安德烈耶维奇,母亲是玛丽亚·瓦西里耶夫娜。年幼时,当过牧羊人和矿工。

1893年至1895年,他在一所泽姆斯基学校学习。1896年,他在顿涅茨克-尤里耶夫斯克冶金协会叶卡捷琳宁斯基工厂工作,因为组织罢工而被解雇。

1903年起,他是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的工人,同年年底,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1904年,他成为布尔什维克卢甘斯克委员会的领导人。期间,他被沙皇政府逮捕。

1905年12月,释放出狱后,他当选为卢甘斯克苏维埃主席。之后,他又先后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

1907年9月,他被警察逮捕并被流放到阿尔汉格尔斯克省,12月22日,他从流放地成功逃出。

1909年,再度被捕并被流放至阿尔汉格尔斯克省。1912年7月,从流放地释放。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察里津火炮厂工作。

俄国内战时期

1917年二月革命后,他当选彼得格勒工兵苏维埃代表。3月,他担任布尔什维克卢甘斯克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他参加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

1917年11月,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他是彼得格勒军事革命委员会委员。

1917年12月,他与捷尔任斯基一道,参与了组建全俄肃反委员会的工作。次年,他当选为俄国立宪会议代表。

1918年3月,伏罗希洛夫组建了卢甘斯克第1社会主义分队,抵挡德奥联军对顿巴斯的进攻。之后,他担任了第5集团军司令、南部方面军副司令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3日至12月18日,他担任第10集团军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察里津战役

1919年1月至6月,他担任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之后,又担任了哈尔科夫军区司令员、内乌克兰方面军兼第14集团军司令员。

1919年3月,在俄国共产党(布)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是军事反对派的一员。

1919年11月至1921年5月,任第1骑兵集团军政治委员。他与布琼尼共事,指挥第1骑兵集团军在乌克兰与白匪军决战,先后击败了邓尼金弗兰格尔马赫诺的部队,并击退了波兰军队的进攻,解放了沃罗涅日顿巴斯塔甘罗格顿河畔罗斯托夫基辅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等多座城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21至1924年,他任俄共(布)中央东南局委员、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

1924至1925年,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莫斯科军区司令员。

1925年11月6日,在伏龙芝逝世后,他被任命为苏联陆海军人民委员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4年6月20日,陆海军人民委员部改组为国防人民委员部,他改任国防人民委员。咋他担任陆海军人民委员和国防人民委员时期,苏联红军装备了火炮、坦克和飞机等现代化武器装备。

1935年11月20日,他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是苏联第一批元帅之一。

1940年5月7日,由于苏芬战争中的不佳表现,他被免去国防人民委员。同时,改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分管国防工作。

大清洗中,伏罗希洛夫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先后在185份关于大清洗的文件上签字,导致18000多人受害。

伟大卫国战争期间

1961年6月30日,在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苏联国防委员会委员(至1944年11月22日)。

1941年7月10日至8月27日,担任西北方向军总司令。9月5日至14日,任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

1941年10月12日,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1942年2月15日至3月25日,任驻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

1942年9月6日至11月19日,任苏联游击队总司令。

1942年12月15日,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监督了沃尔霍夫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撕破德军包围网的突击战。1943年1月,他成功协调列宁格勒方面军执行了伊斯卡拉行动,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

1943年4月5日,他被苏联国防委员会任命为战利品委员会主席(至1945年2月)。

1943年12月,他被委派至独立滨海集团军并协调了次年解放克里米亚的战役

冷战时期

毛泽东主席邀请伏罗希洛夫主席访华

1945年至1947年,他担任驻匈牙利同盟国管制委员会主席。

1946年3月15日,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1953年3月15日至1960年5月7日,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957年4月15日至5月7日和5月24日至5月26日,伏罗希洛夫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了中国党政军民极高规格的接待。[2][3]

1969年12月2日逝世,享年89岁,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俄共(布)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联共(布)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苏共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三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组织局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中央主席团委员,十九届一中当选中央主席团执行局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代表,1953年3月15日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35年11月20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两度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1956年2月3日和1968年2月22日)。1960年5月7日,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荣誉

纪念

以下军事院校以“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命名——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