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5%D1%80%D1%91%D0%BC%D0%B5%D0%BD%D0%BA%D0%BE,_%D0%90%D0%BD%D0%B4%D1%80%D0%B5%D0%B9_%D0%98%D0%B2%D0%B0%D0%BD%D0%BE%D0%B2%D0%B8%D1%87 Ерёменко,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ёменко''',1892年10月2(14)日-1970年11月19日),苏联军事家,乌克兰族,[[哈尔科夫省]][[旧别利斯克]]人,[[列宁军事政治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1913年11月入伍,1919年6月加入[[苏联红军|红军]],1918年12月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联英雄]](194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1970年),[[苏联元帅]]军衔。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5%D1%80%D1%91%D0%BC%D0%B5%D0%BD%D0%BA%D0%BE,_%D0%90%D0%BD%D0%B4%D1%80%D0%B5%D0%B9_%D0%98%D0%B2%D0%B0%D0%BD%D0%BE%D0%B2%D0%B8%D1%87 Ерёменко,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ёменко''',1892年10月2(14)日-1970年11月19日),苏联军事家,乌克兰族,[[哈尔科夫省]][[旧别利斯克]]人,[[列宁军事政治学院]]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1913年11月入伍,1919年6月加入[[苏联红军|红军]],1918年12月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联英雄]](194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1970年),[[苏联元帅]]军衔。
  
他是[[一战]]、[[俄国内战]]老兵,是[[伟大卫国战争]]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在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保卫[[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解放了[[克里米亚半岛]]、[[波罗的海沿岸]]和[[捷克斯洛伐克]]。
+
他是[[一战]]、[[俄国内战]]老兵,是[[伟大卫国战争]]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在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保卫[[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解放了[[克里木半岛]]、[[波罗的海沿岸]]和[[捷克斯洛伐克]]。
  
 
==生平==
 
==生平==
第17行: 第17行:
 
1917年11月,在[[十月革命]]后,复员回乡。
 
1917年11月,在[[十月革命]]后,复员回乡。
  
1918年,组织[[马尔基夫卡]]的游击队与德奥侵略者作战。
+
1918年,组织马尔科夫卡的游击队与德奥侵略者作战。
  
1919年1月,他被任命为马尔基夫卡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兼游击队队长,同年,参加了卢甘斯克保卫战。
+
1919年1月,他被任命为马尔科夫卡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兼游击队队长,同年,参加了卢甘斯克保卫战。
  
 
1919年6月,加入[[苏联工农红军|工农红军]],任[[第1骑兵集团军]][[第14骑兵师]]第2骑兵团副连长。9月,任第34骑兵团连长。12月,任第1骑兵旅侦察科长。
 
1919年6月,加入[[苏联工农红军|工农红军]],任[[第1骑兵集团军]][[第14骑兵师]]第2骑兵团副连长。9月,任第34骑兵团连长。12月,任第1骑兵旅侦察科长。
  
1920年3月,任第1骑兵旅助理参谋。8月,任第14骑兵师第79骑兵团参谋,参加了剿灭[[邓尼金]]、[[弗兰格尔]]、[[马赫诺]]集团和[[苏波战争]]
+
1920年3月,任第1骑兵旅副参谋长。8月,任第14骑兵师第79骑兵团参谋长,参加了剿灭[[邓尼金]]、[[弗兰格尔]]、[[马赫诺]]反苏武装和[[苏波战争|抗击波兰侵略者]]的战斗。
  
 
1923年,从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毕业。
 
1923年,从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毕业。
第35行: 第35行:
 
1931年至1935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1年至1935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6年1月,任第14骑兵师师长助理。
+
1936年1月,任第14骑兵师副师长。
  
 
1937年7月,任[[第23骑兵师]]第22骑兵团团长。8月,任[[第14骑兵师]]师长。
 
1937年7月,任[[第23骑兵师]]第22骑兵团团长。8月,任[[第14骑兵师]]师长。
 
1938年2月22日,被授予[[列宁勋章]]。
 
  
 
1938年6月,任[[第6骑兵军]]军长。
 
1938年6月,任[[第6骑兵军]]军长。
第51行: 第49行:
 
1941年6月19日,任[[外贝加尔军区]][[第16集团军(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员。
 
1941年6月19日,任[[外贝加尔军区]][[第16集团军(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员。
  
1941年6月30日,由于[[西部方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遭到毁灭性打击,叶廖缅科接替[[德·格·巴甫洛夫]]大将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重新组织并恢复该方面军的战斗力。7月2日,由于[[谢·康·铁木辛哥]][[苏联元帅|元帅]]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因此改任西部方面军副司令员。7月19日,重新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
+
1941年6月30日,由于[[西部方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遭到毁灭性打击,叶廖缅科接替[[德·格·巴甫洛夫]]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重新组织并恢复该方面军的战斗力。7月2日,由于[[谢·康·铁木辛哥]]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因此改任西部方面军副司令员。7月19日,重新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
  
 
1941年7月,叶廖缅科负责西部方面军北翼部队的作战,协调和指挥[[第22集团军(苏联)|第22集团军]]、[[第19集团军(苏联)|第19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苏联)|第20集团军]]参加了[[斯摩棱斯克保卫战]]。19日,负责组织被包围的部队突破德军包围网。
 
1941年7月,叶廖缅科负责西部方面军北翼部队的作战,协调和指挥[[第22集团军(苏联)|第22集团军]]、[[第19集团军(苏联)|第19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苏联)|第20集团军]]参加了[[斯摩棱斯克保卫战]]。19日,负责组织被包围的部队突破德军包围网。
  
1941年8月14日,他被任命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主要任务是阻止[[古德里安]]的装甲兵集群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8月下旬,[[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南下支援[[南方集团军群]]消灭[[基辅保卫战|苏联红军在基辅的部队]],而最高统帅部命令布良斯克方面军协助[[预备队方面军]]向[[罗斯拉夫尔]]发动反击,因此,叶廖缅科指挥的部队并没有阻止古德里安的部队南下。最终,这一部署加速了[[西南方面军]]的毁灭。
+
1941年8月14日,他被任命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主要任务是阻止[[古德里安]]的装甲兵集群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8月下旬,[[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南下支援[[南方集团军群]][[1941年基辅战役|消灭苏联红军在基辅的部队]],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布良斯克方面军协助[[预备队方面军]]向[[罗斯拉夫尔]]发动反击,因此,叶廖缅科指挥的部队并没有阻止古德里安的部队南下。最终,这一部署加速了[[西南方面军]]的毁灭。
  
1941年10月,德军开始执行夺取[[莫斯科]]的[[莫斯科保卫战|台风计划]],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利用机动型迂回包抄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由于德军突击部队直插方面军司令部,叶廖缅科不得不亲自指挥司令部警卫部队与来犯德军交战;另外,由于方面军司令部遭到敌人袭击,使得与最高统帅部以及其他几个集团军的联系中断,最高统帅部不得不命令[[第50集团军(苏联)|第50集团军]]司令员代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之后,叶廖缅科率部成功突围,并重新组织和领导方面军的工作。13日,他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受重伤,之后被专机送往莫斯科治疗。15日,[[斯大林]]接见了刚做完手术的叶廖缅科,并赞扬了他很好地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
+
1941年10月,德军开始执行攻打[[莫斯科]]的[[莫斯科保卫战|台风计划]],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利用机动型迂回包抄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由于德军突击部队直插方面军司令部,叶廖缅科不得不亲自指挥司令部警卫部队与来犯德军交战;另外,由于方面军司令部遭到敌人袭击,使得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以及其他几个集团军的联系中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不得不命令[[第50集团军(苏联)|第50集团军]]司令员代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之后,叶廖缅科率部成功突围,并重新组织和领导方面军的工作。13日,他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受重伤,之后被专机送往莫斯科治疗。15日,[[斯大林]]接见了刚做完手术的叶廖缅科,并赞扬了他很好地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
  
 
1941年12月,伤愈后,任[[第4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并指挥部队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反攻阶段的战斗,部队取得了极大的战果,解放了[[安德烈亚波尔]]、[[托罗佩茨]]等城市。
 
1941年12月,伤愈后,任[[第4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并指挥部队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反攻阶段的战斗,部队取得了极大的战果,解放了[[安德烈亚波尔]]、[[托罗佩茨]]等城市。
第65行: 第63行:
 
1942年8月,任[[东南方面军]]司令员,负责阻止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9月28日,东南方面军改番号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之后的四个月,叶廖缅科指挥该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进行持久惨烈的巷战,将[[第6集团军(纳粹德国)|德军第6集团军]]牵制在斯大林格勒。
 
1942年8月,任[[东南方面军]]司令员,负责阻止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9月28日,东南方面军改番号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之后的四个月,叶廖缅科指挥该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进行持久惨烈的巷战,将[[第6集团军(纳粹德国)|德军第6集团军]]牵制在斯大林格勒。
  
1942年11月,在[[天王星行动]]中,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向斯大林格勒以南发起进攻,并与[[尼·费·瓦杜丁]]指挥的[[西南方面军]]会师,完成对德军第6集团军的包围。12月,组织部队将[[埃里希·冯··曼斯坦因]]指挥救援部队阻击在包围网外,并在[[冬季风暴作战]]中成功进行了反击。
+
1942年11月,在[[天王星行动]]中,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向斯大林格勒以南发起进攻,并与[[尼·费·瓦图京]]指挥的[[西南方面军]]会师,完成对德军第6集团军的包围。12月,组织部队在[[科捷利尼科沃战役]]中将[[埃里希·冯·曼斯坦因]]的德军救援部队阻击在红军的包围圈之外。
  
1943年1月1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为[[南部方面军]],并继续向[[罗斯托夫]]方向追击敌军,战线向前推进了200公里,但由于进攻力量不足,未能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
1943年1月1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为[[南部方面军]],并继续向[[顿河畔罗斯托夫]]方向追击敌军,战线向前推进了200公里,但由于进攻力量不足,未能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1943年2月,[[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代表第6集团军投降,标志着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月,由于积劳成疾,再次被送回莫斯科治疗和修养。
+
1943年2月,在[[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代表第6集团军投降,标志着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月,由于积劳成疾,再次被送回莫斯科治疗和修养。
  
 
1943年4月,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之后,指挥方面军部队多次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发动试探性进攻。10月20日,加里宁方面军改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他继续担任方面军司令员。
 
1943年4月,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之后,指挥方面军部队多次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发动试探性进攻。10月20日,加里宁方面军改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他继续担任方面军司令员。
  
1944年2月4日,任[[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员,该集团军协同[[费·伊·托尔布欣]]指挥的[[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参加了[[1944年克里米亚战役|解放了克里米亚的战役]]。在战役中,集团军解放了[[刻赤]]、[[雅尔塔]]等多座城市。
+
1944年2月4日,任[[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员,该集团军协同[[费·伊·托尔布欣]]指挥的[[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参加了[[1944年克里木战役|解放了克里木的战役]]。在战役中,集团军解放了[[刻赤]]、[[雅尔塔]]等多座城市。
  
 
1944年4月18日,改任[[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司令员。
 
1944年4月18日,改任[[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司令员。
第79行: 第77行:
 
1944年夏,指挥方面军在[[雷泽克内—德文斯克战役]]取得了很大战果,部队向前推进了200公里,消灭了敌军大批有生力量,俘虏了3万余人。由此,叶廖缅科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之后,又指挥方面军发起了[[马多纳战役]]。
 
1944年夏,指挥方面军在[[雷泽克内—德文斯克战役]]取得了很大战果,部队向前推进了200公里,消灭了敌军大批有生力量,俘虏了3万余人。由此,叶廖缅科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之后,又指挥方面军发起了[[马多纳战役]]。
  
1944年秋的[[1944年波罗的海战役|波罗的海战役]]中,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在攻打[[里加]]时遭到敌军顽强的抵抗,进展不顺,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该方面军才解放了里加。
+
1944年秋的[[波罗的海沿岸战役]]中,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在攻打[[里加]]时遭到敌军顽强的抵抗,进展不顺,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该方面军才解放了里加。
  
 
1945年3月26日,叶廖缅科被任命为[[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司令员,他指挥该方面军进行了[[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战役]],解放了[[捷克]]东部和[[斯洛伐克]]全境。
 
1945年3月26日,叶廖缅科被任命为[[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司令员,他指挥该方面军进行了[[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战役]],解放了[[捷克]]东部和[[斯洛伐克]]全境。
  
战后,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改组为[[喀尔巴阡军区]],他继续担任喀尔巴阡军区司令员。
+
战后,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改组为[[喀尔巴阡山脉军区]],他继续担任喀尔巴阡山脉军区司令员。
  
 
1946年10月,任[[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员。
 
1946年10月,任[[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员。
第93行: 第91行:
 
1958年4月,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1958年4月,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苏共第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1939年2月9日,晋升师级指挥员军衔;1939年11月4日,晋升军级指挥员军衔;1940年6月4日,被授予中将军衔;1941年9月11日,晋升上将军衔;1943年8月27日,晋升大将军衔;1955年3月11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1944年7月29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ref>[http://www.warheroes.ru/hero/hero.asp?Hero_id=1739 Герой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Ерёменко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 Герои страны</ref>
+
1970年11月19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
 
 +
苏共第二十届与二十一届、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一届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代表。<ref>[http://www.warheroes.ru/hero/hero.asp?Hero_id=1739 Герой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Ерёменко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 Герои страны</ref>
 +
 
 +
==军衔==
 +
 
 +
* 上校,1935年12月30日
 +
* [[旅级指挥员]],1938年2月17日
 +
* [[师级指挥员]],1939年2月9日
 +
* [[军级指挥员]],1939年11月4日
 +
* 中将,1940年6月4日
 +
* [[上将(苏联)|上将]],1941年9月11日
 +
* [[大将(苏联)|大将]],1943年8月27日
 +
* [[苏联元帅]],1955年3月11日
  
 
==荣誉==
 
==荣誉==
 +
 +
===苏联===
  
 
* [[苏联英雄]](1944年7月29日)
 
* [[苏联英雄]](1944年7月29日)
第117行: 第130行:
 
* [[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奖章]]
 
* [[列宁格勒建城250周年奖章]]
 
* [[金质苏联国徽荣誉武器]](1968年2月22日)
 
* [[金质苏联国徽荣誉武器]](1968年2月22日)
 +
 +
===捷克斯洛伐克===
 +
 +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1970年4月28日)
 +
* [[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勋章]](1970年4月28日)
 +
* [[一级白狮勋章]]
 +
* 胜利版[[一级白狮勋章]]
 +
* 两枚[[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十字勋章]]
 +
* 杜克尔纪念奖章
 +
* 二级军功奖章
 +
* 军事纪念奖章
 +
* 英勇御敌奖章
 +
* 一级巩固战斗友谊奖章
 +
 +
===其他国家===
 +
 +
'''[[美国]]'''
 +
* 总司令级[[功勋军团勋章]]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 两枚[[金质卫国功勋勋章]]
 +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 [[苏赫巴托尔勋章]]
 +
 +
'''[[波兰人民共和国]]'''
 +
* 两枚[[一级波兰复兴勋章]]
 +
* [[三级军事英勇勋章]]
 +
* [[二级格伦瓦尔德十字勋章]]
 +
* [[奥得河-尼萨河-波罗的海奖章]]
 +
* [[1939—1945年华沙奖章]]
 +
* [[胜利与自由奖章]]
  
 
==参考==
 
==参考==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
==相关内容==
 +
{{苏联元帅}}
  
[[分类:苏联人物]]
+
[[分类:苏联人物]][[分类:乌克兰族]][[分类:苏联军事家]]
[[分类:军事家]]
+
[[分类:1892年生]][[分类:10月14日生]][[分类:1970年卒]]
[[分类:1892年生]]
 
[[分类:10月14日生]]
 
[[分类:1970年卒]]
 
 
[[分类:苏联元帅]]
 
[[分类:苏联元帅]]
 
[[分类:苏联英雄]]
 
[[分类:苏联英雄]]
[[分类:列宁勋章(人物)]]
+
[[分类:列宁勋章(人物)]][[分类:五枚列宁勋章(人物)]]
 
[[分类:十月革命勋章(人物)]]
 
[[分类:十月革命勋章(人物)]]
[[分类:红旗勋章(人物)]]
+
[[分类:红旗勋章(人物)]][[分类:四枚红旗勋章(人物)]]
[[分类: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人物)]]
+
[[分类: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人物)]][[分类:三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人物)]]
 
[[分类:一级库图佐夫勋章(人物)]]
 
[[分类:一级库图佐夫勋章(人物)]]
 
[[分类: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
 
[[分类: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
 +
[[分类: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勋章]][[分类:一级白狮勋章]][[分类: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十字勋章]]
 +
[[分类:金质卫国功勋勋章]][[分类:苏赫巴托尔勋章]][[分类:一级波兰复兴勋章]][[分类:三级军事英勇勋章]][[分类:二级格伦瓦尔德十字勋章]]

2024年1月1日 (一) 21:23的最新版本

苏联英雄
苏联元帅 安·伊·叶廖缅科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1]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ёменко,1892年10月2(14)日-1970年11月19日),苏联军事家,乌克兰族,哈尔科夫省旧别利斯克人,列宁军事政治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1913年11月入伍,1919年6月加入红军,1918年12月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联英雄(194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英雄(1970年),苏联元帅军衔。

他是一战俄国内战老兵,是伟大卫国战争时期杰出的军事统帅。在战争中,他指挥部队参加了保卫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解放了克里木半岛波罗的海沿岸捷克斯洛伐克

生平[编辑]

1892年10月2(14)日,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出生在哈尔科夫省旧别利斯克马尔基夫卡的一个穷苦农民家庭,父亲是伊万·伊万诺维奇(1872—1902),母亲是玛丽亚·伊万诺夫娜。他是家中的长子,有4个弟弟和3个妹妹。

1913年11月,应征入伍,成为米尔哥罗德第168步兵团的一名列兵。之后,一战爆发,被编入西南方面军和罗马尼亚方面军作战,并参加了加利西亚战役

1915年2月,任第3步兵师大卢基第12步兵团下等兵,参加了普热梅希尔围城战

1917年,晋升为士官并担任该团的骑兵侦察连指挥员。

1917年11月,在十月革命后,复员回乡。

1918年,组织马尔科夫卡的游击队与德奥侵略者作战。

1919年1月,他被任命为马尔科夫卡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兼游击队队长,同年,参加了卢甘斯克保卫战。

1919年6月,加入工农红军,任第1骑兵集团军第14骑兵师第2骑兵团副连长。9月,任第34骑兵团连长。12月,任第1骑兵旅侦察科长。

1920年3月,任第1骑兵旅副参谋长。8月,任第14骑兵师第79骑兵团参谋长,参加了剿灭邓尼金弗兰格尔马赫诺反苏武装和抗击波兰侵略者的战斗。

1923年,从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毕业。

1925年,从列宁格勒高等骑兵指挥员进修班毕业。

1929年12月,任第14骑兵师第79骑兵团团长。

1930年至1931年,在列宁军事政治学院学习。

1931年至1935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6年1月,任第14骑兵师副师长。

1937年7月,任第23骑兵师第22骑兵团团长。8月,任第14骑兵师师长。

1938年6月,任第6骑兵军军长。

1939年9月,指挥第6骑兵军参加了解放西白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1940年6月,任第3机械化军军长。

1940年12月,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未到任)。次年1月,改任第1集团军司令员。

1941年6月19日,任外贝加尔军区第16集团军司令员。

1941年6月30日,由于西部方面军在很短的时间里遭到毁灭性打击,叶廖缅科接替德·格·巴甫洛夫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重新组织并恢复该方面军的战斗力。7月2日,由于谢·康·铁木辛哥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因此改任西部方面军副司令员。7月19日,重新担任西部方面军司令员。

1941年7月,叶廖缅科负责西部方面军北翼部队的作战,协调和指挥第22集团军第19集团军第20集团军参加了斯摩棱斯克保卫战。19日,负责组织被包围的部队突破德军包围网。

1941年8月14日,他被任命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主要任务是阻止古德里安的装甲兵集群对莫斯科方向的进攻。8月下旬,希特勒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南下支援南方集团军群消灭苏联红军在基辅的部队,而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命令布良斯克方面军协助预备队方面军罗斯拉夫尔发动反击,因此,叶廖缅科指挥的部队并没有阻止古德里安的部队南下。最终,这一部署加速了西南方面军的毁灭。

1941年10月,德军开始执行攻打莫斯科台风计划,古德里安的装甲集团利用机动型迂回包抄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由于德军突击部队直插方面军司令部,叶廖缅科不得不亲自指挥司令部警卫部队与来犯德军交战;另外,由于方面军司令部遭到敌人袭击,使得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以及其他几个集团军的联系中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不得不命令第50集团军司令员代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之后,叶廖缅科率部成功突围,并重新组织和领导方面军的工作。13日,他亲临前线指挥部队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受重伤,之后被专机送往莫斯科治疗。15日,斯大林接见了刚做完手术的叶廖缅科,并赞扬了他很好地指挥布良斯克方面军。

1941年12月,伤愈后,任第4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并指挥部队参加了莫斯科保卫战反攻阶段的战斗,部队取得了极大的战果,解放了安德烈亚波尔托罗佩茨等城市。

1942年1月20日,在他视察主攻防线的阵地时,受德国空军轰炸再次负伤,但他拒绝退出火线并继续指挥部队作战,直到2月15日才被送进医院接受治疗。

1942年8月,任东南方面军司令员,负责阻止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9月28日,东南方面军改番号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之后的四个月,叶廖缅科指挥该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进行持久惨烈的巷战,将德军第6集团军牵制在斯大林格勒。

1942年11月,在天王星行动中,指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向斯大林格勒以南发起进攻,并与尼·费·瓦图京指挥的西南方面军会师,完成对德军第6集团军的包围。12月,组织部队在科捷利尼科沃战役中将埃里希·冯·曼斯坦因的德军救援部队阻击在红军的包围圈之外。

1943年1月1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名为南部方面军,并继续向顿河畔罗斯托夫方向追击敌军,战线向前推进了200公里,但由于进攻力量不足,未能大量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1943年2月,在弗里德里希·保卢斯代表第6集团军投降,标志着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同月,由于积劳成疾,再次被送回莫斯科治疗和修养。

1943年4月,任加里宁方面军司令员,之后,指挥方面军部队多次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发动试探性进攻。10月20日,加里宁方面军改为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他继续担任方面军司令员。

1944年2月4日,任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员,该集团军协同费·伊·托尔布欣指挥的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参加了解放了克里木的战役。在战役中,集团军解放了刻赤雅尔塔等多座城市。

1944年4月18日,改任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司令员。

1944年夏,指挥方面军在雷泽克内—德文斯克战役取得了很大战果,部队向前推进了200公里,消灭了敌军大批有生力量,俘虏了3万余人。由此,叶廖缅科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之后,又指挥方面军发起了马多纳战役

1944年秋的波罗的海沿岸战役中,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在攻打里加时遭到敌军顽强的抵抗,进展不顺,在付出巨大牺牲后,该方面军才解放了里加。

1945年3月26日,叶廖缅科被任命为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司令员,他指挥该方面军进行了摩拉维亚—俄斯特拉发战役,解放了捷克东部和斯洛伐克全境。

战后,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改组为喀尔巴阡山脉军区,他继续担任喀尔巴阡山脉军区司令员。

1946年10月,任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员。

1953年11月,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

1955年3月11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2]

1958年4月,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

1970年11月19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克里姆林宫红场墓园

苏共第二十届与二十一届、二十二届、二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八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一届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代表。[3]

军衔[编辑]

荣誉[编辑]

苏联[编辑]

捷克斯洛伐克[编辑]

其他国家[编辑]

美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参考[编辑]

  1. Ерёменко,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
  2.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晋升一批苏军将领. 人民日报, 1955年3月18日第4版
  3. Герой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Ерёменко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 Герои страны

相关内容[编辑]

苏联元帅肩章 苏联元帅 
伏罗希洛夫 图哈切夫斯基 布琼尼 叶戈罗夫 布柳赫尔 铁木辛哥 库利克 沙波什尼科夫 朱可夫 华西列夫斯基 斯大林 科涅夫 戈沃罗夫 罗科索夫斯基 马利诺夫斯基 托尔布欣 梅列茨科夫 贝利亚1 索科洛夫斯基 布尔加宁2 巴格拉米扬 比留佐夫 格列奇科 叶廖缅科 莫斯卡连科 崔可夫 扎哈罗夫 戈利科夫 克雷洛夫 雅库鲍夫斯基 巴季茨基 科舍沃伊 勃列日涅夫 乌斯季诺夫 库利科夫 奥加尔科夫 索科洛夫 阿赫罗梅耶夫 库尔科特金 彼得罗夫 亚佐夫
1. 贝利亚于1953年被褫夺军衔;2. 布尔加宁于1958年被降为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