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战役”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创建词条)
 
 
第41行: 第41行: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分类: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战役]]
+
[[分类: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战役]][[分类:苏联对日作战相关战役]]

2024年4月26日 (五) 23:58的最新版本

远东战役地图

远东战役,也称作满洲战役Маньчжурская операци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苏联红军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蒙古人民革命军太平洋舰队阿穆尔河区舰队为消灭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北部岛屿的日军,于1945年8月9日至9月2日发动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背景[编辑]

在战胜纳粹德国前夕,苏联政府于1945年4月5日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1]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为尽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保障远东国界安全,并消除亚洲的世界大战策源地,履行对盟国的义务,正式参加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对日本宣战。苏军远东部队随即对边界附近以关东军为主的日军重兵集团展开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正式参加对日作战。[1]

双方兵力部署[编辑]

为消灭日本关东军,解放中国东北和朝鲜,苏军远东部队计划分别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滨海地区两个方向展开主攻并从其他数个方向实施辅助进攻,在5000多公里宽的证明深远推进200—800公里,从而包围关东军主力,并将其分割消灭。[2]

日军统帅部意图在边境筑垒区和后续的一些山岭对苏蒙联军进行顽抗,从而阻断从蒙古、外贝加尔、阿穆尔河(黑龙江)沿岸地区通向中国东北腹地的各条道路。即使山岭地区失守,日军也意图继续利用图们长春大连铁路组织防御。因此,日军主力部队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各重要城市,仅有三分之一被部署在边境地区。关东军(总司令官为山田乙三大将)下辖第1方面军第3方面军第4军和关东军航空部队,与此同时,第17方面军和驻朝航空兵作战上隶属于关东军。驻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军总兵力超过100万人,装备有1155辆坦克、5300门火炮、1800架飞机和25艘舰艇。此外,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境内还有伪满洲国军队和内蒙古德王伪政权军队。[2]

苏蒙联军共有150余万任,配备有260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不含高射炮)、约53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架作战飞机(含太平洋舰队阿穆尔河区舰队的航空兵),红海军在远东拥有93艘可用的主力舰(含2艘巡洋舰、1艘驱逐领舰、12艘驱逐舰、78艘潜艇)。为全面领导参战的苏蒙军队,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设立了苏军远东总司令部(总司令为苏联元帅亚·米·华西列夫斯基,军事委员会委员为约·瓦·希金上将,参谋长为谢·帕·伊万诺夫上将),蒙军总司令为乔巴山元帅[2]

战役进程[编辑]

8月9日,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突击集群分别从蒙古人民共和国和外贝加尔向兴安岭奉天方向、从阿穆尔河(黑龙江)沿岸地区向松花江方向、从滨海地区向哈尔滨吉林方向发动攻势。各方面军所属的轰炸机航空兵对哈尔滨、长春、吉林的军事目标、驻军集群、通信枢纽和交通线实施了航空火力打击。太平洋舰队(司令员为伊·斯·尤马舍夫海军上将)派出航空兵和鱼雷艇队日军在朝鲜北部的雄基罗津清津实施了打击。[2]

外贝加尔方面军(辖第17集团军第39集团军第36集团军第53集团军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第12航空集团军和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在苏联元帅罗·雅·马利诺夫斯基指挥下,于8月18日至19日前通过了缺水草原、戈壁沙漠和大兴安岭,消灭了在张家口索伦海拉尔的日军集团,向中国东北各中心城市快速推进。20日,由安·格·克拉夫钦科坦克兵上将指挥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解放了奉天(沈阳)、长春,并南下大连旅顺。与此同时,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于18日进逼张家口、承德,切断了关东军余华北日军的联系。(见兴安岭—奉天战役[2]

远东第一方面军(辖第35集团军第1集团军第5集团军第25集团军第10机械化军第9航空集团军)在苏联元帅基·阿·梅列茨科夫指挥下,与外贝加尔方面军相向进攻,突破了日军边境筑垒区,并在牡丹江一带击退了日军的反扑,于8月20日解放了吉林市,并协同远东第二方面军各部解放哈尔滨。第25集团军则在太平洋舰队的配合下进行登陆作战,解放了朝鲜北部的雄基、罗津、清津、元山等港,随后又解放了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切断了日军与本土的联系。(见哈尔滨—吉林战役[2]

远东第二方面军(辖第2集团军第15集团军第16集团军第10航空集团军第5步兵军)在司令员马·阿·普尔卡耶夫大将的指挥下,协同阿穆尔河区舰队,顺利强渡阿穆尔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突破了日军在黑海富锦等地的永备工事,越过小兴安岭,并于8月20日协同远东第一方面军解放了哈尔滨。(见松花江战役[2]

由此,在8月20日,苏联红军已从西面向中国东北腹地推进400—800公里,从东面挺进200—300公里,从北面挺进200—300公里,主力部队进入东北平原,将日军分割成许多孤立集团,并予以合围。在此情况下,各地日军纷纷投降。为了加速军事行动的进程,抢占各战略要地,红军空降兵于8月18日至27日期间在哈尔滨、奉天(沈阳)、长春、吉林、旅顺、大连、平壤咸兴以及其他城市实施空降作战,顺利协助各集团军先遣支队。[2]

苏联红军在中国东北和朝鲜顺利实施进攻作战的同时,还进行了旨在攻占日本北部沿海地区的南萨哈林岛战役千岛群岛战役[2]

战役结果和影响[编辑]

远东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战役,苏联红军蒙古人民革命军歼灭了日本陆军最重要的重兵集群——关东军,从而迫使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苏军对日作战的成功也促进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为中国、朝鲜和越南人民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2]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也为日后中国共产党最终战胜国民党创造了有利条件,阻挡了国民党军进入东北,促进中共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快速发展和壮大人民军队。苏联也利用控制中国东北的有利时机,给国民党当局在东北行政接收和军事接收制造阻碍,间接帮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进入并接收东北,将大量缴获的武器和物资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其中包括来自关东军的约70万支步枪、1.2—1.4万挺机枪、约4000门火炮、约600辆坦克、约2000多辆汽车、800余架飞机和若干炮艇。这些武器和物资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帮助占领了东北的重大城市,为日后取得解放战争的僧里通过了有利帮助。[3]

在日本投降后,苏联从日本手中获得了南萨哈拉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此外,30.8万苏联军人因英勇作战和高超的军事政治素质被授予勋章和奖章,87名军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苏军的许多支兵团由于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而被授予“兴安岭”、“阿穆尔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哈尔滨”、“奉天”、“萨哈林岛(库页岛)”、“千岛群岛”等荣誉称号。[1]

参考[编辑]

  1. 1.0 1.1 1.2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951-953页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下).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1982年5月初版: 第693-696页
  3. 熊美云.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原因和影响. 红广角, 2017, (Z3):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