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别利克

来自阅兵百科
苏联英雄
大将 彼·阿·别利克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别利克[1]Петро Олексійович Білик,俄语: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Бе́лик,1909年9月23日[10月6日]—1980年6月12日),苏联高级将领,乌克兰族,基辅省奥布希夫人,1927年9月加入红军,1929年加入联共(布)斯大林机械化与摩托化军事学院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毕业,苏联英雄(1943年),大将军衔。

他曾担任外贝加尔军区司令员,是伟大卫国战争老兵

生平[编辑]

1909年9月23日[10月6日],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别利克出生在基辅省朱基夫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俄国内战期间加入红军伏尔加河舰队,母亲是一名洗衣工。

1923年,由于父亲逝世,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因此无家可归,开始四处打零工。

1925年,被送往基辅儿童劳动教育所,在那里习得锁匠技能。

1927年9月,应征入伍,进入基辅步兵学校受训。

1930年,被分配到乌克兰军区,担任步兵排排长、骑兵侦察排排长等职务,期间被派往莫斯科的装甲兵指挥员进修班学习。

1932年,任坦克排排长。

1937年5月,任独立侦察连连长。同年12月,任驻蒙古的第7坦克旅独立侦察坦克营营长。

1940年8月,任第8独立摩托车团团长。年底,他的部队被调往西部特别军区第20机械化军

1941年6月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他的部队被调入第16集团军,先后参加了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战役

1942年1月24日,在战斗中受重伤并送往后方医治,在经过几个月康复后回到原部队。

1942年11月,他参加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攻阶段的战斗,第8独立摩托车团深入敌后,进行了8天的破袭战,摧毁罗马尼亚军团的3个团部,俘虏敌人官兵1100余人,摧毁了7个仓库、470辆货车、14辆坦克、16辆自行火炮、11架飞机和15门反坦克炮,使敌人后方陷入混乱。由于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别利克因此在1943年2月14日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苏联英雄称号,他指挥的部队也获得了“近卫”称号并改编为近卫第3独立摩托车团。

1943年初,他指挥部队参加了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

1943年8月,他参加了第聂伯河战役

1943年10月,被派往斯大林机械化与摩托化军事学院进修。

1945年1月,回到原部队,继续指挥近卫第3独立摩托车团。

1945年3月,任第31集团军近卫第2独立坦克旅旅长,参加了东普鲁士战役

1945年6月,近卫第2独立坦克旅缩编为团,被编入近卫第11集团军,他继续担任该团团长。

1945年11月,任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近卫第30机械化师副师长。

1946年11月,任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近卫第28机械化师师长。

1952年11月,进入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进修。

1953年10月,毕业后,任莫斯科军区近卫第66机械化师师长。

1954年1月,任近卫第23机械化师师长。

1956年6月,任近卫第13步兵军军长。

1958年2月,任喀尔巴阡山脉军区第8坦克集团军司令员。

1960年5月,任苏军驻德集群第一副总司令。

1961年8月,在第三次柏林危机中,由于伊·斯·科涅夫被临时任命为苏军驻德集群总司令,别利克因此改任苏军驻德集群副总司令。

1962年4月,重新担任苏军驻德集群第一副总司令。

1966年8月,任外贝加尔军区司令员。此时正值中苏交恶,两国在边境线上陈兵百万,爆发了多次冲突。

1979年1月,退居二线,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军事监察顾问。

1980年6月12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新圣女公墓

苏共第二十四届、二十五届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八届、九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六届、七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1949年5月11日,晋升坦克兵少将军衔;1958年2月18日,晋升坦克兵中将军衔;1962年4月27日,晋升上将军衔;1969年2月21日,晋升大将军衔。1943年2月14日,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荣誉[编辑]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