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费奥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

来自阅兵百科
列宁中央编译局(马办)讨论 | 贡献2021年10月6日 (三) 10:14的版本 (文本替换 - 替换“苏维埃陆军海军30周年纪念奖章”为“苏维埃陆海军30周年纪念奖章”)
苏联英雄
苏联元帅 谢·费·阿赫罗梅耶夫

谢尔盖·费奥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1]Сергей Фёдорович Ахромеев,1923年5月5日-1991年8月24日),苏联军事家,莫尔多瓦托尔别耶沃人,1940年入伍,1943年加入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斯大林装甲与机械化兵学院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苏联英雄(1982年),苏联元帅军衔。

他曾担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长(1984年9月至1988年12月),是伟大卫国战争老兵,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者和负责人。在苏联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失败后深感救国无望,在悲愤中自杀。

生平

1923年5月5日,谢尔盖·费奥多罗维奇·阿赫罗梅耶夫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

1940年,从第1特别海军学校毕业后正式进入部队,同年,进入伏龙芝高等海军学校学习。

1941年7月,从学校的快速班毕业后,被编入列宁格勒方面军中与德国侵略者战斗,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12月,在战斗中负伤。

1942年8月,进入阿斯特拉罕第二步兵学校学习,接受尉官训练。同年,从该学校毕业,被编入第28集团军第197预备团中,担任步兵排排长。

1943年,任该步兵团的副营长。

1944年7月,担任隶属于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第14自行火炮旅摩托化冲锋营营长。

1945年,从装甲和机械化部队高等自行火炮军官学校毕业。

1946年6月,任某SU-76自行火炮营副营长。

1945年9月,任训练中心第14独立坦克团的坦克营营长。

1947年2月,任巴库军区第31近卫机械化师第14重型坦克与自行火炮团ISU-122营营长。

1952年7月,从斯大林装甲与机械化兵学院毕业。毕业后,担任滨海军区第39集团军第190坦克与自行火炮团参谋长。

1955年8月,任远东军区某坦克团团长。

1957年12月,先后担任白俄罗斯军区第36坦克师副师长兼参谋长。

1960年12月,任第36坦克师师长。

1964年4月,任某坦克训练师师长。

1967年10月,从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毕业。之后,任第8坦克集团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68年10月,任第7坦克集团军司令员。

1972年5月,任远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在担任该职务期间,又参加了伏罗希洛夫总参谋部军事学院高等学术进修班的学习)。

1974年3月,任苏联武装力量副总参谋长兼作战总局局长。

1979年2月,任苏联武装力量第一副总参谋长。在担任该职务期间,负责策划了苏联军队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执行计划,他曾多次前往阿富汗制定作战方案。他全程负责了苏军在阿富汗战争中各个阶段的军事行动,包括撤军。

1984年9月6日,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长

1988年12月14日,他因为极力反对戈尔巴乔夫所提出的裁军政策而辞职。

辞职后,被委任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顾问、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监察长。

1990年3月,被委任为苏联总统的军事顾问。

1991年8月19日,他坚决支持由苏联副总统根·伊·亚纳耶夫领导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回到莫斯科,协助该委员会工作。但这次事件最终以他所支持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一派失败而告终,23日,叶利钦签署法令,暂停苏共在俄罗斯联邦的活动。

1991年8月24日晚,深感苏维埃祖国正在走向毁灭,在悲愤交加之中,救国无望的阿赫罗梅耶夫在自己办公室自杀。他的尸体于21时50分被发现。

1991年9月1日,被安葬在特罗耶库罗夫公墓。但由于当时苏联混乱的局势,在9月1日当晚,他的墓地就被未知身份的人破坏和盗窃,盗贼偷走了他所穿着的元帅制服。

苏共第二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二十六届、二十七届中央委员(二十六届六中全会增补),十一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联人民代表。1964年4月13日,晋升坦克兵少将军衔;1969年2月21日,晋升坦克兵中将军衔;1974年10月30日,晋升上将军衔;1979年4月23日,晋升大将军衔;1983年3月25日,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2]

荣誉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