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第1行: 第1行:
 
[[文件:II All-Russian Congress of Soviets.jpg|325px|thumb|右|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文件:II All-Russian Congress of Soviets.jpg|325px|thumb|右|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II_%D0%92%D1%81%D0%B5%D1%80%D0%BE%D1%81%D1%81%D0%B8%D0%B9%D1%81%D0%BA%D0%B8%D0%B9_%D1%81%D1%8A%D0%B5%D0%B7%D0%B4_%D0%A1%D0%BE%D0%B2%D0%B5%D1%82%D0%BE%D0%B2_%D1%80%D0%B0%D0%B1%D0%BE%D1%87%D0%B8%D1%85_%D0%B8_%D1%81%D0%BE%D0%BB%D0%B4%D0%B0%D1%82%D1%81%D0%BA%D0%B8%D1%85_%D0%B4%D0%B5%D0%BF%D1%83%D1%82%D0%B0%D1%82%D0%BE%D0%B2 II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съезд Советов рабочих и солдат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 — Википедия</ref>('''II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съезд Советов рабочих и солдат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于1917年10月25日至27日[11月7日至9日]在[[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是[[十月革命]]中的标志性事件。在代表大会召开的当天,[[列宁]]领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成功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获得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主导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宣告俄罗斯为苏维埃共和国并成立了以列宁为主席的[[苏俄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II_%D0%92%D1%81%D0%B5%D1%80%D0%BE%D1%81%D1%81%D0%B8%D0%B9%D1%81%D0%BA%D0%B8%D0%B9_%D1%81%D1%8A%D0%B5%D0%B7%D0%B4_%D0%A1%D0%BE%D0%B2%D0%B5%D1%82%D0%BE%D0%B2_%D1%80%D0%B0%D0%B1%D0%BE%D1%87%D0%B8%D1%85_%D0%B8_%D1%81%D0%BE%D0%BB%D0%B4%D0%B0%D1%82%D1%81%D0%BA%D0%B8%D1%85_%D0%B4%D0%B5%D0%BF%D1%83%D1%82%D0%B0%D1%82%D0%BE%D0%B2 II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съезд Советов рабочих и солдат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 — Википедия</ref>('''II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съезд Советов рабочих и солдат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于1917年10月25日至27日[11月7日至9日]在[[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是[[十月革命]]中的标志性事件。在代表大会召开的当天,[[列宁]]领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成功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获得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主导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宣告俄罗斯为苏维埃共和国并成立了以列宁为主席的[[苏俄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
  
 
==背景==
 
==背景==
第26行: 第26行:
 
26日凌晨3点10分,[[列·鲍·加米涅夫]]宣布起义部队攻占了冬宫并逮捕了临时政府的部长。
 
26日凌晨3点10分,[[列·鲍·加米涅夫]]宣布起义部队攻占了冬宫并逮捕了临时政府的部长。
  
26日凌晨5时,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俄罗斯为工农兵代表的苏维埃共和国”。
+
26日凌晨5时,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苏维埃政权将向各国人民提议立即缔结民主和约”“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ref>《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第5-6页</ref>
  
 
26日上午6时,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26日上午6时,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第32行: 第32行:
 
===第二天会议===
 
===第二天会议===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0月26日[11月8日]晚21时至次日早上5时15分举行。在第二次会议上,[[列宁]]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向大会宣读了《[[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同时他还向大会提议选举新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并组成临时工农政府——[[苏俄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做出的第一个决议是废除死刑。
+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0月26日[11月8日]晚21时至次日早上5时15分举行。在第二次会议上,[[列宁]]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向大会作了《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与此同时,他还向大会提议选举新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并组成临时工农政府——[[苏俄人民委员会|人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做出的第一个决议是废除死刑。
  
26日晚10时30分左右,《和平法令》被通过,其中呼吁所有交战国及其政府“立即缔结停战协议”“立即开始谈判,争取公正的民主和平”并洽谈战后赔偿事项等。
+
26日晚10时30分左右,《和平法令》被通过,该法令“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缔结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并缔结“没有兼并(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制归并别的民族)没有赔款的和约”“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并认为停战时间最好不少于三个月,以便有充分的时间使所有卷入战争或被迫参战的民族的代表完成他们所参加的和约谈判”。<ref>《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第9-13页</ref>
  
27日凌晨2时,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其中规定:
+
27日凌晨2时,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其中规定:<ref>《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第18页</ref>
* 全部土地国有化,变为全民所有;
+
<blockquote>
* 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并将其转交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处理;
+
#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 根据均等原则将土地抓让给农民使用;
+
# 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直到召开立宪会议时为止。
* 禁止私人雇人种地。
+
# 任何毁坏被没收的即今后属于全民的财产的行为,都是严重的罪行,革命法庭应予惩处。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在没收地主田庄时遵守最严格的秩序,确定达到多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哪些土地应予没收,编制全部没收财产的清册,并对转归人民所有的、土地上的产业,包括一切建筑物、工具、牲畜和储存产品等等,用革命手段严加保护。
 +
# 下附农民委托书是由……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拟订的……各地应该以这份委托书作为实行这一改革的指南。
 +
</blockquote>
  
大会最终产生了以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由于左派社会革命党拒绝参加,因此人民委员会全由布尔什维克组成,其中,[[托洛茨基]]担任了[[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外交人民委员]],[[斯大林]]担任了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由于[[全俄铁路工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压力,因此铁道人民委员一职暂时空缺。根据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建立人民委员会的法令》,人民委员会是在[[俄国立宪会议]]召开前的临时工农政府,对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
+
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根据该决定,工农临时政府“在立宪会议召开以前管理国家,临时政府定名为人民委员会”,另外“监督和撤换各人民委员的权利,属于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弗·伊·列宁]]任[[苏俄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主席]],[[列·达·托洛茨基]]担任了[[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外交人民委员]],[[约·维·斯大林]]担任了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阿·伊·李可夫]]任内务人民委员。<ref>《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第22-23页</ref>由于左派社会革命党拒绝参加,因此人民委员会全由布尔什维克组成;另外受到[[全俄铁路工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压力,因此铁道人民委员一职暂时空缺。
  
 
大会新选举产生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101人组成,包括布尔什维克62人、左派社会革命党29人、联合国际派6人、乌克兰社会主义派3人、激进派社会革命党1人,[[列·鲍·加米涅夫]]当选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会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产生了主席团,由14名布尔什维克、7名左派社会革命党和1名乌克兰社会主义派组成。
 
大会新选举产生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101人组成,包括布尔什维克62人、左派社会革命党29人、联合国际派6人、乌克兰社会主义派3人、激进派社会革命党1人,[[列·鲍·加米涅夫]]当选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会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产生了主席团,由14名布尔什维克、7名左派社会革命党和1名乌克兰社会主义派组成。

2022年10月3日 (一) 21:33的最新版本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1]II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съезд Советов рабочих и солдат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于1917年10月25日至27日[11月7日至9日]在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是十月革命中的标志性事件。在代表大会召开的当天,列宁领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成功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获得了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主导权。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宣告俄罗斯为苏维埃共和国并成立了以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背景[编辑]

1917年9月,在挫败科尔尼洛夫叛乱后,软弱无能的克伦斯基及其俄国临时政府颜面扫地,而在平叛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布尔什维克则赢得了极大的声望。在这起事件后,支持临时政府的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的影响力在大城市迅速下降,布尔什维克便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的苏维埃中取得了绝大多数席位,其中彼得格勒高达90%,莫斯科达到了60%。根据全俄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决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应于9月份举行,而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占有多数席位的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不愿将权力交给布尔什维克,试图拖延和推迟下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917年9月底,布尔什维克为主导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向69个地方苏维埃以及军队各级士兵委员会发出呼吁,提议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但由于大部分地方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依然被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控制,因此仅有8个单位响应了该呼吁。

1917年10月,全国的政治军事局势进一步发生变化,一方面临时政府经过长期拖延将俄国立宪会议的选举时间推迟到11月12日,另一方面,前线战事日益恶化,俄军先后丢失了列威利月松群岛。最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不得不决定在10月20日召开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时间随后有推迟至25日。此外,根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时间定在大会召开前夕。

大会议程[编辑]

《弗·伊·列宁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宣告苏维埃政权成立》(1947年)

第一次会议[编辑]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共召开了两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于10月25日[11月7日]晚上10时45分至次日早晨6时举行,此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部队已经控制了彼得格勒绝大多数城区,仅剩冬宫还未占领。

大会开幕时,共有649名代表出席,其中布尔什维克390人,社会革命党160人,孟什维克72人,联合国际派14人,孟什维克国际派6人,乌克兰社会主义派7人。由于孟什维克和右派社会革命党反对推翻临时政府,认为第二次代表大会是非法召开的,因此孟什维克与右派社会革命党人为表抗议在大会开幕后不久便离场。随后新的代表被补充进来,使代表总数变为625人,其中布尔什维克390人,左派社会革命党179人,联合国际派35人,乌克兰社会主义派21人。

在大会开幕后,孟什维克、右派社会革命党代表便在大会上发表抗议布尔什维克发动武装起义的演讲,称布尔什维克的行为是“非法政变”,而由孟什维克与右派社会革命党主导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大会上也称第二次代表大会是“非法召开的”,称此次会议对地方苏维埃和军队各级士兵委员会没有约束力。作为回应,列·达·托洛茨基代表布尔什维克对孟什维克与右派社会革命党人的言论进行了回击,指责其有意拖延大会召开,称正在发生的是彼得格勒工人与士兵的起义,不需要任何所谓的正当理由,绝非任何阴谋,而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企图阻挠革命的进程,扰乱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工兵代表。

随后,大会选举产生了大会主席团,由于布尔什维克与左派社会革命党在大会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大会主席团由布尔什维克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组成。在大会主席团产生后,孟什维克、右派社会革命党、崩得代表为表抗议离开了会场。

26日凌晨2时40分至3时10分,第一次会议休会半小时。

26日凌晨3点10分,列·鲍·加米涅夫宣布起义部队攻占了冬宫并逮捕了临时政府的部长。

26日凌晨5时,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苏维埃政权将向各国人民提议立即缔结民主和约”“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2]

26日上午6时,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第二天会议[编辑]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10月26日[11月8日]晚21时至次日早上5时15分举行。在第二次会议上,列宁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向大会作了《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与此同时,他还向大会提议选举新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并组成临时工农政府——人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做出的第一个决议是废除死刑。

26日晚10时30分左右,《和平法令》被通过,该法令“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缔结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并缔结“没有兼并(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制归并别的民族)没有赔款的和约”“立即缔结停战协定,并认为停战时间最好不少于三个月,以便有充分的时间使所有卷入战争或被迫参战的民族的代表完成他们所参加的和约谈判”。[3]

27日凌晨2时,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其中规定:[4]

  1.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2. 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皇族、寺院和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耕畜、农具、农用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直到召开立宪会议时为止。
  3. 任何毁坏被没收的即今后属于全民的财产的行为,都是严重的罪行,革命法庭应予惩处。县农民代表苏维埃应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在没收地主田庄时遵守最严格的秩序,确定达到多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哪些土地应予没收,编制全部没收财产的清册,并对转归人民所有的、土地上的产业,包括一切建筑物、工具、牲畜和储存产品等等,用革命手段严加保护。
  4. 下附农民委托书是由……242份地方农民委托书拟订的……各地应该以这份委托书作为实行这一改革的指南。

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根据该决定,工农临时政府“在立宪会议召开以前管理国家,临时政府定名为人民委员会”,另外“监督和撤换各人民委员的权利,属于全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中央执行委员会”。弗·伊·列宁人民委员会主席列·达·托洛茨基担任了外交人民委员约·维·斯大林担任了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阿·伊·李可夫任内务人民委员。[5]由于左派社会革命党拒绝参加,因此人民委员会全由布尔什维克组成;另外受到全俄铁路工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压力,因此铁道人民委员一职暂时空缺。

大会新选举产生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由101人组成,包括布尔什维克62人、左派社会革命党29人、联合国际派6人、乌克兰社会主义派3人、激进派社会革命党1人,列·鲍·加米涅夫当选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会后,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产生了主席团,由14名布尔什维克、7名左派社会革命党和1名乌克兰社会主义派组成。

影响[编辑]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继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之后的第二个重要历史事件,大会实质上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组成了全新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并产生了人民委员会,颁布了若干重要的法令。

布尔什维克在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依然寻求与激进的左派势力建立党派联盟,包括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乌克兰社会主义派、左派无政府主义者参与了进来。

参考[编辑]

  1. II 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съезд Советов рабочих и солдатских депутатов — Википедия
  2. 《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第5-6页
  3. 《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关于和平问题的报告.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第9-13页
  4. 《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第18页
  5. 《列宁全集》第三十三卷:关于成立工农政府的决定.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2版: 第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