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

来自阅兵百科
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本名蒋瑞元,后改名志清中正,字介石。汉族,浙江奉化人,东京振武学校毕业。近代中国著名政治及军事人物,中华民国“国家元首”。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特级上将军衔。

他是近代中国的著名人物,其从政生涯横跨多个重要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他年轻时便投身辛亥革命,为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作出了一定贡献。但随着他权力欲望的膨胀,使其反革命的真面目彻底曝光,最终背叛革命,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人及左翼力量,直接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他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妥协卖国。在抗日战争初期指挥多场大型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言,后又因顽固反共以及外交和军事指挥不当,直接导致了正面战场的连续失利,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日本投降后,仍顽固坚持反共态度,发动全面内战。遭到全中国人民的唾弃,最后败退台湾。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1887年10月31日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县溪口镇。

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

1906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后再入日本深造,在东京振武学校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2年回国,期间收买歹徒刺杀了光复会领袖陶成章,而逃亡日本。

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筹建中的中华革命党,11月再渡日本。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宣告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派往上海、哈尔滨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后随着袁世凯病亡,革命党解散,留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有往来。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年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蒋做《孙大总统蒙难记》一书,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参加国民革命和叛变[编辑]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民革命开始。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被任命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期间多次镇压反革命叛乱,战功卓著。

在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他相继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随着其权力的不断膨胀,其反革命面目开始曝光,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复,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后蒋介石彻底暴露真面目,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直接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独裁统治确立和“剿共”[编辑]

1928年1月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彻底背弃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

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蒋阎冯大战)相继爆发。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势力的支持,最终战胜了各派武力。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辞国民政府主席,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继续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编辑]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编辑]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顽固反共,以重庆会谈为幌子,不断调集国民党军兵力,准备发动全面内战。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达重庆,和蒋介石签订了《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1946年,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制造“五·二O”惨案。但在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反抗下,最终完全挫败了其重点进攻。最后蒋介石被迫下令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1948年,在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情况下,国民党召开了所谓的“国民大会”,蒋介石当选为“总统”,并对内推行“币制改革”引发恶性通货膨胀,造成“国统区”经济濒临崩溃。

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维系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蒋家王朝”走向了末路。

1949年1月,蒋发表元旦发布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等条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在“国统区”一片抗议声中,蒋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最终彻底破坏了和平谈判。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3、24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南京政府彻底垮台,蒋介石逃亡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和政治生命至此终结。

盘踞台湾时期[编辑]

1950年3月,他“复职”重任“总统”,对台继续实行独裁统治,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独裁统治。

1952年,响应美国冷战反共号召,进行“反共抗俄总动员”,并签订“日台和约”,放弃日本战争赔款。1954年与美国签订所谓《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图借外力反攻大陆,宣称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但坚持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中国事自可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在岛内实行“公地放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转口贸易。

晚年[编辑]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弹一星”的成功,以及在1971年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其“反攻大陆”妄想彻底破灭。

1969年,实行“党政革新”为蒋经国接班铺平道路。

1975年4月5日,因心脏病在台北士林寓所去世,葬于慈湖陵寝。

荣誉[编辑]

中华民国[编辑]

  • 国光勋章
  • 青天白日勋章
  • 一等宝鼎勋章
  • 采玉大勋章
  • 一等云麾勋章
  • 一等复兴荣誉勋章
  • 一等卿云勋章
  • 一等景星勋章

美国[编辑]

  • 军团功绩勋章(1943年7月9日)
  • 陆军杰出服役勋章(1946年3月)

国际[编辑]

  • 巴斯勋章(英国,1941年)
  • 荣誉军团勋章(大十字)(法国,1945年1月9日)
  • 白狮勋章(捷克斯洛伐克,1945年5月30日)
  • 杜阿尔特、桑切斯和梅拉功勋勋章(多米尼加,1940年1月)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勋章(多米尼加,1948年7月)
  •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大十字勋章(多米尼加,1971年10月)
  • 建国勋章(韩国,1953年11月27日)
  • 拉贾米特拉蓬勋章(泰国,1963年6月5日)
  • 荣誉军团勋章(总司令)(菲律宾,1949年)
  • 锡卡图纳大十字勋章(菲律宾,1960年)
  • 博亚卡勋章(哥伦比亚,特大十字)(1963年10月)
  • 太阳勋章(钻石大十字级)(秘鲁,1944年10月)
  • 功绩勋章(智利,1944年1月29日)
  • 阿兹特克鹰勋章(墨西哥,1945年4月)
  • 救世主勋章(希腊,1957年3月22日)
  • 文艺复兴最高勋章(约旦,1959年3月9日)
  • 南十字勋章(巴西,1944年)
  • 圣莫里斯和拉撒路勋章(意大利,1948年4月)
  • 皇家六翼天使勋章(瑞典,1948年6月4日)
  • 天主教伊莎贝拉勋章(西班牙,1936年5月)
  • 民事功绩勋章(西班牙,1965年)
  • 解放者勋章(委内瑞拉,1954年7月)
  • 金庆勋章(越南共和国,1960年1月)
  • 利奥波德勋章(比利时,1946年6月4日)
  • 安第斯神鹰勋章(玻利维亚,1966年3月)
  • 一等雄狮项环勋章(马拉维,1967年8月5日)
  • 冈比亚共和国勋章(1972年11月)
  • 圣马丁解放者勋章(阿根廷,1960年10月)
  • 格查尔勋章(危地马拉,1956年12月7日)
  • 米格尔·拉雷纳加勋章(尼加拉瓜,1974年11月)
  • 鲁本·达里奥勋章(尼加拉瓜,1958年10月)
  • 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博亚勋章(巴拿马,1960年2月)
  • 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兹元帅国家功绩勋章(巴拉圭,1962年5月)

纪念[编辑]

  • 1975年6月,台湾地区行政部门即决定兴建中正纪念堂以纪念蒋介石,1980年建成开放。
  • 台湾地区有大量建筑,道路以他的本名中正命名。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