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创建页面,内容为“{{人物 | 照片 =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Андре́ев.jpg | 照片说明 = 安·安·安德烈耶夫 }}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 照片说明 = 安·安·安德烈耶夫
 
| 照片说明 = 安·安·安德烈耶夫
 
}}
 
}}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0%D0%BD%D0%B4%D1%80%D0%B5%D0%B5%D0%B2,_%D0%90%D0%BD%D0%B4%D1%80%D0%B5%D0%B9_%D0%90%D0%BD%D0%B4%D1%80%D0%B5%D0%B5%D0%B2%D0%B8%D1%87 Андреев, 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Андре́ев''',1895年10月18[30]日—1971年12月5日),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斯摩棱斯克省]][[瑟乔夫卡]]人,1911年参加革命工作,191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0%D0%BD%D0%B4%D1%80%D0%B5%D0%B5%D0%B2,_%D0%90%D0%BD%D0%B4%D1%80%D0%B5%D0%B9_%D0%90%D0%BD%D0%B4%D1%80%D0%B5%D0%B5%D0%B2%D0%B8%D1%87 Андреев, 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ref>('''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Андре́ев''',1895年10月18[30]日—1971年12月5日),苏联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俄罗斯族,[[斯摩棱斯克省]][[瑟乔夫卡]]人,1911年参加革命工作,191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他曾参加过布尔什维克早期的革命活动,在[[苏联成立]]以后,担任过[[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年2月至1953年3月)、[[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1924年2月至1925年12月,1935年2月至1946年3月)、[[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22年4月至1928年4月,1935年3月至1946年3月)、[[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联共(布)中央党监察委员会]]主席(1939年3月至1952年10月)、[[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1938年1月至1946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0年12月至1931年10月)等职务。
+
他曾参加过布尔什维克早期的革命活动,在[[苏联成立]]以后,担任过[[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年2月至1953年3月)、[[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1924年2月至1925年12月,1935年2月至1946年3月)、[[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22年4月至1928年4月,1935年3月至1946年3月)、[[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联共(布)中央党务监察委员会]]主席(1930年12月至1931年10月,1939年3月至1952年10月)、[[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1938年1月至1946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0年12月至1931年10月)等职务。
  
 
==生平==
 
==生平==
第19行: 第19行:
 
1917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他参加了秘密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并第一次见到[[列宁]]。
 
1917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他参加了秘密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并第一次见到[[列宁]]。
  
1917年11月,他参加了[[十月革命]],出席了[[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
+
1917年11月,他参加了[[十月革命]]并出席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8年至1919年,他在乌拉尔和乌克兰从事党和工会的工作,担任过《乌拉尔工人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全联盟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1918年至1919年,他在乌拉尔和乌克兰从事党和工会的工作,担任过《乌拉尔工人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全联盟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1920年,任全联盟工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
+
1920年,任全联盟工会中央委员会书记。
  
 
1922年,任铁路总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22年,任铁路总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24年2月,任[[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兼铁路总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
1924年2月,任[[联共(布)中央书记]]、铁路总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
 
 +
1926年7月,当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1月,任[[北高加索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
 
1928年1月,任[[北高加索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
  
1930年12月,任[[联共(布)中央党监察委员会]]主席、[[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工农监察人民委员,期间他负责了对富农的清算和镇压工作。
+
1930年12月,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苏联工农检查人民委员]],期间他负责了对富农的清算和镇压工作。
  
 
1931年10月,任[[苏联铁道人民委员]]。
 
1931年10月,任[[苏联铁道人民委员]]。
  
1935年2月28日,当选[[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次月10日,还当选[[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并兼任党中央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之后改任中央委员会农业部长。期间,他助长了[[大清洗]]的扩大化,使许多无辜的干部和群众受害。
+
1935年2月28日,当选[[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次月10日,还当选为[[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并兼任党中央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之后改任中央委员会农业部长。期间,他助长了[[大清洗]]的扩大化,使许多无辜的干部和群众受害。
  
 
1938年1月12日,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
 
1938年1月12日,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
  
1939年3月22日,兼任[[联共(布)中央党监察委员会]]主席。
+
1939年3月22日,兼任[[联共(布)中央党务监察委员会]]主席。
  
 
1943年12月11日,兼任[[苏联农业人民委员]]。
 
1943年12月11日,兼任[[苏联农业人民委员]]。
第45行: 第47行:
 
1946年3月28日,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分管农业、畜牧业、农业机械部门的工作。同年9月19日,兼任苏联部长会议集体农庄事务委员会主席。
 
1946年3月28日,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分管农业、畜牧业、农业机械部门的工作。同年9月19日,兼任苏联部长会议集体农庄事务委员会主席。
  
1953年3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
1953年3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ref>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第四次会议 任命马林科夫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会议充分表现了最伟大的团结一致精神. 人民日报, 1953年3月17日第1版</ref>
 +
 
 +
1957年10月,当选苏中友好协会中央理事会主席。<ref>祝苏中友好协会的成立. 人民日报, 1957年10月31日第1版</ref>次月8日至27日,应中国人民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的邀请来华访问,先后访问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ref>苏联各界代表团名单.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8日第2版</ref><ref>苏联代表团在京访问游览.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10日第1版</ref><ref>苏联代表团离京去上海访问.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12日第4版</ref><ref>苏代表团由上海到杭州访问.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16日第4版</ref><ref>苏各界代表团离杭州去广州.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17日第4版</ref><ref>苏代表团在广州参观访问后去武汉.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21日第4版</ref><ref>苏联各界代表团离北京回国 安德烈耶夫团长写信向我国人民表示感谢.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28日第1版</ref>
  
 
1962年6月,退居二线,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顾问。
 
1962年6月,退居二线,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顾问。
  
1971年12月5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新圣女公墓]]。
+
1971年12月5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新圣女公墓]]。<ref>中苏友好协会致电苏中友好协会 悼念安德烈耶夫主席逝世. 人民日报, 1971年12月9日第6版</ref>
  
俄共(布)第九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联共(布)第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苏共第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中央委员,十四届(1926年7月起)、十五届、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六届(1932年2月起)、十七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一中当选中央主席团委员,十二届(1924年2月起)、十三届、十七届(1935年2月起)、十八届(至1946年3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至1928年4月)、十七届(1935年3月起)、十八届(至1946年3月)中央组织局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七届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三届(1953年3月起)、四届、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三届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代表。
+
俄共(布)—联共(布)—苏共第九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中央委员,十四届(1926年7月起)、十五届、十六届(至1930年12月)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六届(1932年2月起)、十七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一中当选中央主席团委员,十二届(1924年2月起)、十三届、十七届(1935年2月起)、十八届(至1946年3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至1928年4月)、十七届(1935年3月起)、十八届(至1946年3月)中央组织局委员。第一届至七届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三届(1953年3月起)、四届、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三届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代表。
  
 
==荣誉==
 
==荣誉==
第67行: 第71行:
 
<references />
 
<references />
  
[[分类:苏联人物]]
+
[[分类:苏联人物]][[分类:俄罗斯族]][[分类:苏联革命家]]
[[分类:1895年生]]
+
[[分类:1895年生]][[分类:10月30日生]][[分类:1971年卒]]
[[分类:10月30日生]]
+
[[分类:列宁勋章(人物)]][[分类:四枚列宁勋章(人物)]]
[[分类:1971年卒]]
 
[[分类:列宁勋章(人物)]]
 
 
[[分类:十月革命勋章(人物)]]
 
[[分类:十月革命勋章(人物)]]

2023年3月5日 (日) 18:53的最新版本

安·安·安德烈耶夫

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1]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Андре́ев,1895年10月18[30]日—1971年12月5日),苏联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俄罗斯族,斯摩棱斯克省瑟乔夫卡人,1911年参加革命工作,191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

他曾参加过布尔什维克早期的革命活动,在苏联成立以后,担任过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32年2月至1953年3月)、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1924年2月至1925年12月,1935年2月至1946年3月)、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1922年4月至1928年4月,1935年3月至1946年3月)、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联共(布)中央党务监察委员会主席(1930年12月至1931年10月,1939年3月至1952年10月)、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1938年1月至1946年3月)、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1930年12月至1931年10月)等职务。

生平[编辑]

1895年10月18[30]日,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出生在斯摩棱斯克省瑟乔夫卡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十三岁时来到莫斯科的酒馆打杂工。在打工的同时,他还在工人周日学校学习并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1911年,他开始参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部分政治活动,然后离开莫斯科,在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从事各种工作。

1914年,他搬到圣彼得堡,进入普梯洛夫工厂保卫处工作。

1916年,他在彼得格勒党委的领导下开展活动。

1917年,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彼得格勒委员会委员。同年4月,他参加了秘密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全俄代表会议并第一次见到列宁

1917年11月,他参加了十月革命并出席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8年至1919年,他在乌拉尔和乌克兰从事党和工会的工作,担任过《乌拉尔工人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全联盟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1920年,任全联盟工会中央委员会书记。

1922年,任铁路总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24年2月,任联共(布)中央书记、铁路总工会中央委员会主席。

1926年7月,当选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1月,任北高加索边疆区党委第一书记。

1930年12月,任联共(布)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苏联工农检查人民委员,期间他负责了对富农的清算和镇压工作。

1931年10月,任苏联铁道人民委员

1935年2月28日,当选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次月10日,还当选为联共(布)中央组织局委员,并兼任党中央委员会工业部部长,之后改任中央委员会农业部长。期间,他助长了大清洗的扩大化,使许多无辜的干部和群众受害。

1938年1月12日,当选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

1939年3月22日,兼任联共(布)中央党务监察委员会主席。

1943年12月11日,兼任苏联农业人民委员

1946年3月28日,任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分管农业、畜牧业、农业机械部门的工作。同年9月19日,兼任苏联部长会议集体农庄事务委员会主席。

1953年3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2]

1957年10月,当选苏中友好协会中央理事会主席。[3]次月8日至27日,应中国人民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的邀请来华访问,先后访问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4][5][6][7][8][9][10]

1962年6月,退居二线,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顾问。

1971年12月5日,在莫斯科逝世,葬于新圣女公墓[11]

俄共(布)—联共(布)—苏共第九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中央委员,十四届(1926年7月起)、十五届、十六届(至1930年12月)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十六届(1932年2月起)、十七届、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一中当选中央主席团委员,十二届(1924年2月起)、十三届、十七届(1935年2月起)、十八届(至1946年3月)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至1928年4月)、十七届(1935年3月起)、十八届(至1946年3月)中央组织局委员。第一届至七届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三届(1953年3月起)、四届、五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代表,二届、三届乌克兰最高苏维埃代表。

荣誉[编辑]

参考[编辑]

  1. Андреев, Андрей Андреевич — Википедия
  2. 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第四次会议 任命马林科夫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会议充分表现了最伟大的团结一致精神. 人民日报, 1953年3月17日第1版
  3. 祝苏中友好协会的成立. 人民日报, 1957年10月31日第1版
  4. 苏联各界代表团名单.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8日第2版
  5. 苏联代表团在京访问游览.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10日第1版
  6. 苏联代表团离京去上海访问.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12日第4版
  7. 苏代表团由上海到杭州访问.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16日第4版
  8. 苏各界代表团离杭州去广州.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17日第4版
  9. 苏代表团在广州参观访问后去武汉.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21日第4版
  10. 苏联各界代表团离北京回国 安德烈耶夫团长写信向我国人民表示感谢. 人民日报, 1957年11月28日第1版
  11. 中苏友好协会致电苏中友好协会 悼念安德烈耶夫主席逝世. 人民日报, 1971年12月9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