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科学院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苏联科学院院士
列宁勋章列宁勋章
苏联科学院

苏联科学院[1]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 СССР,缩写 АН СССР),是1925年至1991年期间苏联最高的科学机构,汇集了苏联最先进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隶属于苏联人民委员会(1946年后为苏联部长会议)。苏联科学院本部最初位于列宁格勒,在1934年搬迁至莫斯科。在苏联解体后,苏联科学院改组为俄罗斯科学院

历史[编辑]

1925年7月27日,根据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决议,苏联科学院在俄罗斯科学院(原沙俄时期的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俄国地质学家亚·彼·卡尔平斯基为首任院长。

1928年3月13日,苏联人民委员会批准了苏联科学院的组织架构,下辖8个研究所、7个博物馆、12个委员会、3个实验室,还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出版社,并管理普希金故居。

1930年,苏联科学院直接划归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管辖。

1932年,苏联科学院组建了第一批分院——乌拉尔分院和远东分院,以及位于哈萨克和塔吉克的研究基地。

1933年12月14日,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将苏联科学院移交苏联人民委员会管辖。同年,外高加索分院成立。

1934年4月25日,苏联科学院由列宁格勒迁往莫斯科

1937年1月1日,苏联科学院包括88名院士和4108名科研工作人员。

1941年底,苏联科学院已拥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和乌拉尔等7家分院,科拉和北方共2个研究基地及1个山地针叶林站。

伟大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科学院参与了有关航空、火炮、工程、通信、海军等军工领域方面的非机密课题。

1985年,苏联科学院拥有274名院士、542名通讯院士,下辖约330个科研机构和57000名科研人员,加上行政人员后的总人数达21.7万人。

苏联解体后,苏联科学院位于各加盟共和国的分支机构都转变为各共和国自己的科学院,而苏联科学院本部及其位于俄罗斯的部分则组建为俄罗斯科学院

荣誉[编辑]

组织架构[编辑]

苏联科学院的领导机构通过选举产生,其最高机构为院士与通讯院士大会,大会闭会期间的领导机构为苏联科学院主席团,每四年一届。

历任院长

苏联科学院下辖14个加盟共和国分院(1956年起),仅苏俄没有自己的分院,而是设有西伯利亚、远东和乌拉尔等三所分院。苏联科学院共设有四个学部:

  • 物理与数学学部
  • 化学与生物学部
  • 地理学部
  • 社会科学学部

还下设多个委员会:

  • 考古委员会
  • 外高加索委员会
  • 极地委员会
  • 原子核委员会
  • 苏联科学院基地委员会
  • 自然生产力研究委员会
  • 里海综合研究委员会
  • 远征科考委员会
  • 苏联及周边国家人口部落构成研究委员会
  • 常设历史委员会
  • 泥石流委员会
  • 铀委员会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