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连京·安德烈耶维奇·特里福诺夫

来自阅兵百科
(重定向自瓦·安·特里福诺夫
瓦·安·特里福诺夫

瓦连京·安德烈耶维奇·特里福诺夫[1]Валенти́н Андре́евич Три́фонов,1888年8月27日[9月8日]—1938年3月15日),苏联革命家,俄罗斯族,顿河州人,190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职业学校毕业。

他曾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总特许权委员会主席(1932年10月至1937年6月),并在第一次俄国革命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参加军事工作,后在大清洗中遇害。

生平[编辑]

1888年8月27日[9月8日],瓦连京·安德烈耶维奇·特里福诺夫生于顿河州帕夫洛夫斯科-昆德留切夫斯基农庄的一个哥萨克家庭,由于自幼丧父丧母,因此他由亲戚抚养长大,后在一所职业学校学习。从学校毕业后,在迈科普铁路车间担任机械师。

1905年,他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参加了武装起义,担任起义军战斗支队支队长。起义失败后,转入地下工作。

1906年,被捕并被判处流放至托博尔斯克省。但他成功地在流放过程中逃跑,后在秋明叶卡捷琳堡进行反对沙皇专制地活动。后来,他又在萨拉托夫再次被捕,但在押送至图林斯克的路上又一次逃跑。

1908年,在顿河畔罗斯托夫活动并再次被捕,后流放至别列佐夫。之后,他从流放地逃到秋明从事地下工作,并又一次被捕。

1910年,被流放至图鲁汉斯克边区。

1913年3月,在流放期满后,从流放地回到圣彼得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彼得格勒参与组织地下印刷厂,进行反战宣传。其间,他以农业部科学委员会经济处处长、年鉴编辑的身份公开活动。

1917年3月初,在二月革命结束后,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团书记。7月,参与组建了彼得格勒赤卫队,并在科尔尼洛夫叛乱期间担任西区赤卫队中央指挥部成员。10月,指挥赤卫队参加了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

1917年12月,任苏俄军事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会委员,参与了工农红军的组建工作。

1918年3月,以军事人民委员部驻南俄特别代表的身份被派往北高加索。同年6月,任卡马河区舰队司令员,率部平息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叛乱

1918年12月2日,任第3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了保卫彼尔姆的战斗。

1919年6月,被再次派往南俄,任顿河州特遣军政委,并向俄共(布)中央组织局批评了对于顿河哥萨克实施的政策。同月,又担任绍林特别集群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19年10月1日,任东南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0年1月,任高加索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1年6月,转入国民经济部门,先后任苏俄最高国民经济会议燃料总局局长、全俄石油辛迪加理事会主席。

1923年11月30日,任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审判长。

1925年11月,被派往中国,担任亚·伊·叶戈罗夫武官助理。其间,他与驻华大使列·米·加拉罕意见不合,并向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写信指出其对华政策是错误的。

1926年,任苏联驻芬兰贸易代表。

1928年春,任全联盟农业科学院主席团委员。

1932年10月11日,任苏联人民委员会总特许权委员会主席。

1937年6月21日,他在大清洗中被捕,其案件由维·谢·阿巴库莫夫负责。

1938年3月15日,在科穆纳尔卡刑场被杀害。

1955年11月26日,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审判庭决定对他的案件进行平反。

俄共(布)九大、十大代表。

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