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巴阡山脉军区”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阅兵百科
(文本替换 - 替换“根纳季·伊万诺维奇·奥巴图洛夫”为“根纳季·伊万诺维奇·奥巴图罗夫”)
(文本替换 - 替换“喀尔巴阡军区”为“喀尔巴阡山脉军区”)
标签移动网页编辑 移动版编辑
第1行: 第1行:
 
{{勋章墙|{{红旗勋章}}}}
 
{{勋章墙|{{红旗勋章}}}}
[[文件:Прикарпат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jpg|400px|thumb|右|喀尔巴阡军区(1946—1991)]]
+
[[文件:Прикарпат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jpg|400px|thumb|右|喀尔巴阡山脉军区(1946—1991)]]
'''荣膺红旗勋章的喀尔巴阡军区'''<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F%D1%80%D0%B8%D0%BA%D0%B0%D1%80%D0%BF%D0%B0%D1%82%D1%81%D0%BA%D0%B8%D0%B9_%D0%B2%D0%BE%D0%B5%D0%BD%D0%BD%D1%8B%D0%B9_%D0%BE%D0%BA%D1%80%D1%83%D0%B3 Прикарпат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 — Википедия</ref>('''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Прикарпат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是[[苏联武装力量]]的[[军区]]级单位,负责指挥和管理在西乌克兰和[[喀尔巴阡山脉]]的苏军部队。[[苏联解体]]后,该军区成为了[[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
'''荣膺红旗勋章的喀尔巴阡山脉军区'''<ref>[https://ru.wikipedia.org/wiki/%D0%9F%D1%80%D0%B8%D0%BA%D0%B0%D1%80%D0%BF%D0%B0%D1%82%D1%81%D0%BA%D0%B8%D0%B9_%D0%B2%D0%BE%D0%B5%D0%BD%D0%BD%D1%8B%D0%B9_%D0%BE%D0%BA%D1%80%D1%83%D0%B3 Прикарпат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 — Википедия</ref>('''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Прикарпат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是[[苏联武装力量]]的[[军区]]级单位,负责指挥和管理在西乌克兰和[[喀尔巴阡山脉]]的苏军部队。[[苏联解体]]后,该军区成为了[[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历史==
 
==历史==
第7行: 第7行:
 
1944年5月,在乌克兰西部解放区设立了利沃夫军区,该军区的主体是[[第31集团军(苏联)|第31集团军]],军区司令部设在[[利沃夫]],军区辖区包括[[利沃夫州]]、[[沃伦州]]、[[罗夫诺州]]、[[日托米尔州]]、[[德罗戈贝奇州]]、[[别列兹季夫]]区、[[波隆涅]]区、[[舍佩蒂夫卡]]区、[[伊贾斯拉夫]]区、[[斯拉武塔]]区。
 
1944年5月,在乌克兰西部解放区设立了利沃夫军区,该军区的主体是[[第31集团军(苏联)|第31集团军]],军区司令部设在[[利沃夫]],军区辖区包括[[利沃夫州]]、[[沃伦州]]、[[罗夫诺州]]、[[日托米尔州]]、[[德罗戈贝奇州]]、[[别列兹季夫]]区、[[波隆涅]]区、[[舍佩蒂夫卡]]区、[[伊贾斯拉夫]]区、[[斯拉武塔]]区。
  
1945年7月,[[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改编为喀尔巴阡军区,军区辖区包括[[斯坦尼斯拉夫州]]、[[捷尔诺波尔州]]、[[切尔诺夫策州]]、[[文尼察州]]、[[喀尔巴阡鲁塞尼亚]]以及[[卡米亚涅茨-波多利斯克州]]的部分领土。
+
1945年7月,[[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改编为喀尔巴阡山脉军区,军区辖区包括[[斯坦尼斯拉夫州]]、[[捷尔诺波尔州]]、[[切尔诺夫策州]]、[[文尼察州]]、[[喀尔巴阡鲁塞尼亚]]以及[[卡米亚涅茨-波多利斯克州]]的部分领土。
  
1946年5月3日,利沃夫军区并入喀尔巴阡军区,合并后的喀尔巴阡军区司令部设在[[利沃夫]]。
+
1946年5月3日,利沃夫军区并入喀尔巴阡山脉军区,合并后的喀尔巴阡山脉军区司令部设在[[利沃夫]]。
  
1974年,喀尔巴阡军区被授予[[红旗勋章]]。
+
1974年,喀尔巴阡山脉军区被授予[[红旗勋章]]。
  
 
在[[苏联解体]]前夕,该军区有约28万人、2400辆坦克、2700辆装甲车辆、1200门火炮、迫击炮和多管火箭炮、370架直升飞机。
 
在[[苏联解体]]前夕,该军区有约28万人、2400辆坦克、2700辆装甲车辆、1200门火炮、迫击炮和多管火箭炮、370架直升飞机。
  
1992年1月,喀尔巴阡军区成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
1992年1月,喀尔巴阡山脉军区成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1998年1月,该军区改编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西方作战司令部。
 
1998年1月,该军区改编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西方作战司令部。

2022年9月16日 (五) 23:21的版本

红旗勋章
喀尔巴阡山脉军区(1946—1991)

荣膺红旗勋章的喀尔巴阡山脉军区[1]Краснознамённый Прикарпат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округ)是苏联武装力量军区级单位,负责指挥和管理在西乌克兰和喀尔巴阡山脉的苏军部队。苏联解体后,该军区成为了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历史

1944年5月,在乌克兰西部解放区设立了利沃夫军区,该军区的主体是第31集团军,军区司令部设在利沃夫,军区辖区包括利沃夫州沃伦州罗夫诺州日托米尔州德罗戈贝奇州别列兹季夫区、波隆涅区、舍佩蒂夫卡区、伊贾斯拉夫区、斯拉武塔区。

1945年7月,乌克兰第四方面军改编为喀尔巴阡山脉军区,军区辖区包括斯坦尼斯拉夫州捷尔诺波尔州切尔诺夫策州文尼察州喀尔巴阡鲁塞尼亚以及卡米亚涅茨-波多利斯克州的部分领土。

1946年5月3日,利沃夫军区并入喀尔巴阡山脉军区,合并后的喀尔巴阡山脉军区司令部设在利沃夫

1974年,喀尔巴阡山脉军区被授予红旗勋章

苏联解体前夕,该军区有约28万人、2400辆坦克、2700辆装甲车辆、1200门火炮、迫击炮和多管火箭炮、370架直升飞机。

1992年1月,喀尔巴阡山脉军区成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1998年1月,该军区改编为乌克兰武装力量的西方作战司令部。

历任司令员

司令员 任期 备注
1 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 1945年7月—1946年10月 1955年晋升苏联元帅
2 库兹马·尼基托维奇·加利茨基 1946年10月—1951年11月
3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1951年11月—1955年3月
4 帕维尔·伊万诺维奇·巴托夫 1955年3月—1958年4月
5 安德烈·拉甫连季耶维奇·格特曼 1958年4月—1964年6月
6 彼得·尼古拉耶维奇·拉先科 1964年6月—1967年9月
7 瓦西里·季诺维奇·比斯亚林 1967年9月—1969年11月
8 根纳季·伊万诺维奇·奥巴图罗夫 1970年1月—1973年7月
9 瓦连京·伊万诺维奇·瓦连尼科夫 1973年7月—1979年8月
10 瓦列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别利科夫 1979年8月—1986年7月
11 维克托·瓦西里耶维奇·斯科科夫 1986年7月—1992年1月

参考